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
【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花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 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降糖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注射液,疗程15天。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灯盏花注射液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临床多用甲钴胺治疗,但疗效尚不十分满意。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们采用灯盏花注射液与甲钴铵(商品名: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单用甲钴胺治疗比较,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伴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灯盏花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7~71岁,平均(56.0±4.3)岁,糖尿病病程8~31年,平均11年,周围神经病变5个月~15年,平均5.4年。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5.0±4.8)岁,糖尿病病程10~32年,平均12年,周围神经病变4.7个月~13年,平均6.4年。所有病例均无中毒或药物等引起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上述指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同时具有糖尿病多发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1)具有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2)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症状或体征,以下肢为主;(3)检查所见改变为对称性;(4)神经生理及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指标中,至少有2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常以足背的音叉震颤感消失、跟腱反射消失或神经性疼痛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1.3 方法
两组对比治疗期间,保持患者的血糖稳定,每周定时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而且饮食控制、降糖、降压药物与治疗前保持不变。治疗组给予云南灯盏花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连续15天。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采用英国Medelec Synergy型肌电图仪,测定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观察 内容 包括: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查:(1)临床症状:包括四肢疼痛、麻木、发热、发冷等。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明显减轻,夜间睡眠好转。有效: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轻度减轻,夜间睡眠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夜间睡眠无好转。由患者根据自我感觉,逐项记录。(2)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或正常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