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主要用于铁代谢障碍疾病的辅助诊断。二者在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障碍引起体内铁过多疾病及其他血液病中的测定情况见表2。在缺铁性疾病中,有79.4%的患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升高,升高的病例为绝大多数;而在铁过多的疾病中只有2.9%患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升高;在其他非铁代谢障碍的血液病中,没有患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升高。二者的升高可以有效地辅助诊断缺铁性疾病。在缺铁性疾病中,均无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降低的病例;而在铁过多的疾病和其他非铁代谢障碍的血液病中,二者降低的比例均接近20%。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降低无特殊的诊断意义。表2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临床应用比较(略)
2.3 检测结果的相关 分析
总铁结合力测定的最大值、中位数和最小值分别为:108.6 μmol/L、52.4 μmol/L和18.6 μmol/L;转铁蛋白测定的最大值、中位数和最小值分别为:5.07 g/L、2.37 g/L和0.93 g/L。其比值分别为:TIBC最大值/TF最大值=21.42,TIBC中位数/TF中位数=22.11,TIBC最小值/TF最小值=20.00。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比值的平均值为21.76,与 文献 报道的基本相符(10 mg/L TF*0.2275≈1 μmol/L TIBC)[2]。
经 计算 ,转铁蛋白(Y)和总铁结合力(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TF=0.047XTIBC-0.016,相关系数r=0.999 3,说明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可见,在同一实验室内用常规 方法 测定的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3 讨论
转铁蛋白是一个能够和铁相结合的蛋白家族,它是由670个~7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基化蛋白,分子量80 KDa左右。转铁蛋白在肝内合成,其合成速度根据体内对铁的需求和铁储存状态而调解。转铁蛋白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就是结合、运输三价铁离子,从而控制体液中自由铁的水平,这不仅提供可利用铁,而且阻止了铁的沉积[3]。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浆)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实际反映的也是转铁蛋白的水平。二者在铁代谢障碍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测定结果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本实验室使用亚铁嗪比色法测定总铁结合力的参考范围是通过对正常人群的调查所得,而转铁蛋白尚在使用试剂盒内提供的参考范围。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转铁蛋白 目前 使用的参考范围与总铁结合力的参考范围在临床应用上基本相符。二者使用现在的参考范围不会给临床应用带来混乱。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清中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 治疗 的监测。二者增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由于其合成增加),经铁有效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妊娠时也可见到二者增高。相反,如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引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则血清中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正常或低下。此外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炎症等也可引起二者降低。
在同一实验室内如果控制得当,用目前常用的测定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目前测定总铁结合力的常规方法中有很多手工操作,使得其重复性及灵敏度不及转铁蛋白;若检测总铁结合力的同时检测转铁蛋白就可以增加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