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虚通络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标本兼治及多途径给药模式的治疗优势。方法将 4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泼尼松口服, 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多途径给药,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7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 %, 治疗组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下降方面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关键词】 补虚通络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 多途径给药模式
肺间质纤维化是最常见的肺间质疾病,也是呼吸系统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即是此疾病最常见,是多发的类型。现代研究发现其病情可呈持续性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严重感染等致死。平均存活时间为2~4年[1],患病率男性约为10.7/10万人口,女性约为7.4/10万人口,多系中老年人,其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如何有效地防治IPF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 -10~2007-06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老年科门诊、病房就诊的IPF患者40 例,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 20 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对照组 20 例,男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程度、并发症等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999,规格:5 mg/片) 0.5 mg/kg,口服1个月,后每周减量 2.5 mg(半片),维持治疗。
1.2.2 治疗组在口服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以下治法: ①口服中药(医院制剂) 。补肺汤加减(人参20 g,黄芪20 g,当归15 g ,丹参20 g,水蛭15g,生地 15 g,蛤蚧15 g,紫菀15 g,银杏15 g等)。用法:早晚分服。 ② 雾化。雾化剂(医院制剂) 组成:蝉衣8 g,炙麻黄6 g,红花6 g。用法:加入超声雾化吸入器中雾化吸入,10 ml/次,2次/d。③静脉滴注用药。丹红注射液(步长制药,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10 ml/支) 。用法:20 ml,ivgtt,qd。
1.2.3 疗程3个月。
1.3 诊疗标准
1.3.1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 -04 发布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制定。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
1.3.2 病情分级标准以临床肺功能肺总量和弥散功能为主判定[3]:
1.3.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3.4 纳入及排除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 40~80 岁之间患者,发病两年内,肺 CT 显示磨玻璃影、纤维索条影、下肺少许蜂窝肺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对本药过敏者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衰、呼衰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做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意义。见表 1。
表1 治疗后疗效比较(略)
病例脱落、死亡原因:治疗组两例因失访而脱落,对照组: 1例因病情进展,治疗加用了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治疗,2例因副作用严重而擅停激素,改为其他疗法而脱落。死亡2例均因肺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2.2 症状改善对比症状改善情况以完成治疗分析(PP) 做统计,将脱落、死亡病例剔除。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
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
2.3 肺功能改善对比见表3。
表3 肺功能比较(略)
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好转,★P<0.05
2.4 胸部 CT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分辨 CT 比较,治疗组有 4 例患者有所吸收及改善,11例基本稳定,3例加重;对照组有 2例患者有所吸收及改善,6 例基本稳定,7 例加重。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 侯 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2.
[2]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European Respiratory Internatiolal multidisciplinany Cousensus. Classificatia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uias[J].Am J Respir Crit Cared, 2002, 165:27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呼吸结核杂志,2002,25(4):11.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53.
[5] 侯显明,于润江.间质性肺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