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0 岁,因机器轧伤致右腕部出血伴活动受限1 h于2005年1月21日入院。查体:右腕部肿胀、畸形明显,皮下青紫淤斑,中指呈旋转畸形,腕部背侧有1伤口,形状不规则,长约3 cm,腕骨、掌骨外露,伤口内活动性出血,压痛明显。右腕关节屈伸障碍,右食、中指活动受限,患肢末梢循环好,皮肤痛觉正常,其余无阳性体征发现。X线片显示:右腕小多角骨脱位至第3掌骨基底的背侧,第2、3腕掌关节脱位。入院诊断:第2、3腕掌关节脱位(右侧),小多角骨脱位(右侧)(见图1)。
图1 入院时X片示第2、3腕关节脱位及小多角骨脱位(略)
入院后在局麻下手法复位失败,急诊手术。小多角骨脱位至第3掌骨背侧,并向近侧旋转180°,向尺侧旋转90°,其背面韧带相连。直视下手法整复脱位,小多角骨复位后不稳定,用3枚1.5 mm克氏针固定,修补腕关节背侧关节囊、伸肌支持带及筋膜。以掌侧石膏托固定腕于休息位、掌指关节屈曲45°(石膏托达掌指关节)。
图2 手术切开复位后摄片示小多角骨及腕掌关节解剖关节恢复正常(略)
术后X线片显示:小多角骨及腕掌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见图2)。术后2周拆线,5周拆除石膏托行腕部功能锻炼,9周取出克氏针。24周时复查,未诉腕关节疼痛不适,腕关节屈、伸及侧偏功能正常,各手指伸、屈活动度好,X线片未见小多角骨坏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优[1]。
2 讨论
小多角骨位于舟骨、第2掌骨底、大多角骨和头状骨之间,参与腕关节背伸、掌屈、拇指和食指的抓拿及准确握持等重要功能,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保护。正因为如此,结构比较稳定,国内报道发生外伤脱位的机率非常小。小多角骨背侧韧带相对薄弱,背侧脱位较掌侧脱位可能性更大。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小多角背侧脱位是由于暴力作用腕弓的两侧,同时示指屈曲,第2掌骨作为杠杆,将小多角骨压向背侧脱位[2~3]。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2]Ostrowski DM,Miller ME,Golud JS.Dosal dislocation of the trapezoid[J].J Hand Surg(Am),1990,15:874875.
[3]Cuenod P,Della Santa DR.Open dislocation of the trapezoid[J].J Hand Surg(Br),1995,20(2):185188.
[4]徐达传.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