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2)

2013-06-09 01:07
导读:既然长学制模式存在这么多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已不适合我国城市中职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建立 怎样 的中职办学模式呢?从比较的角度,研究国外中

  既然长学制模式存在这么多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已不适合我国城市中职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中职办学模式呢?从比较的角度,研究国外中职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中职办学模式探索的经验,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二、国内外中职办学模式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中职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教育史上长学制模式也曾一度是西方中职办学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大反思中受到严厉批判,认为其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弊端十分明显。并且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显得越来越不够。因此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职教的主要年龄阶段由原来的‘中学阶段’推迟至‘中学后(ost—secondary)’”。⑦“发达国家最近的统计数据都表明了中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十分有限,而留在学校继续接受‘中学后教育’(包括职教)的学生比例仍在呈上升趋势”。⑧1991年世界银行在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在职教与普教的关系上,由原来的‘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提出在扎实的普教基础上实施职教”,⑨在这种形式下显然没有必要对学生过早定向职业。另外,职教办学模式也越来越灵活。虽然目前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已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对这些地区有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中职办、学模式探索的经验与启示近年来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已有中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弊端,并进行了许多研究与实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办综合高中,但在具体如何办上做法不一致。下面以上海市长阳中学等学校的“双学籍、双文凭”模式和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的“双通道”模式为例。

  1.“双学籍、双文凭”模式。⑩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前三年学习普通高中的所有必修课和一部分专业基础课。其中文化课比例占80%,中专专业课占20%。三年级毕业时部分学生参加高考,未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的,则进入第四年的学习。

  2.“双通道”模式。(11)该模式的基本思路是要求学校教育充分体现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两个职能,在教育内容和途径上做到职教与普教的双向渗透,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后可取得普通高中与职业中专(或技术等级考试)两张文凭或一张文凭多张证书,培养出“合格+专长”的人才。班级设置分走向班与非定向班,在高中阶段学生有几次分流机会。定向班高中前三年完成普通高中必修内容的学习,同时学习专业课程,并可参加高考。未被录取的学生可在第四年专修职业学科,专业合格者发给中专文凭。

  这两种模式均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功。我们认为,其可取之处是把职教置于第四年,即中学后,在学生未能升学后,再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这样做至少有两个优越之处:(1)学生受到完整的普通高中文化教育,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学习者本人的需要;(2)学生高考失败后,他们希望尝试通过另一条途径来发展自己,接受职业培训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这或许就是这两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城市中职走出困境,因为它们的一部分任务实际上正是本应由城市中职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

  也许有人认为,上述这两种带有综合中学特征的模式可以成为今后中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职教与普教相互渗透的一种楷模。但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综合中学的“魅力”正在失去。以英国为例,综合中学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其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不如原来的技术中学,其学术教育的质量不如原来的文法中学;有人喻之为“综合中学是平庸的代名词”。因此我们认为,综合中学可以成为中等教育的一种模式,但不是惟一的模式;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我们看来,前面这两种模式的成功之处,恰恰说明了中学后培训前景之所在。

 三、中学后培训才是今后我国城市中职办学的主要模式

  在对长学制模式的弊端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中职的办学经验,我们认为,中学后培训才是今后我国城市中职办学的主要模式。作出这一结论,并不是说,今后城市中职办学只能采取中学后培训模式。事实上,未来中职办学必然呈现出多元模式。长学制模式稳定,采取三年制甚至四五年制的长学制模式仍是必要的。但在这些模式中,我们认为中学后培训模式是主要的。

  (一)中学后培训的内涵本文所使用的“中学后培训”指在完全高中文化程度上进行的灵活的短期的职业技术培训。有三层内涵:(1)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它是把中职建立在完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2)从办学模式的角度看,它是采取时间相对较短的(几个月至一年不等,一般不超过一年,具体时间长短根据各专业需要而定)灵活的办学模式;(3)从教育实施的角度看,它是把文化课程教学与职业教学分开,前者已由普通学校承担,后者则由职业技术学校承担。

  为了进一步界定“中学后培训”的内涵,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做如下阐述。

  首先,中学后培训不同于高职。高职属于高等教育,而中学后培训在教育层次上仍属中等教育。学生培训合格后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中学后培训的主要对象为中学毕业未能升学的学生。培训结束后成绩优秀的可参加高职对口考试。

  再次,中学后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职业基础教育,即主要培训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采取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倡导产学合作,岗位培训的任务可以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可用下图来表示中学后培训的主要生源。

  

  (二)实施中学后培训的有利性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职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服务业的培训周期通常较短,短的只需几周,长的也只需数月,很少有需要3—4年的。对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则有更高要求。因此,实施中学后培训,符合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中学后培训是在完全高中文化基础上所进行的职业技术培训,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满足生产过程与转岗培训对劳动力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满足学习者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需要。并且职业技术教育在更高文化程度上进行,有利于提高职教的质量。它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上一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情绪主要因素与心理护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