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发展中的中国式英语输入输出与跨文化意识(2)

2013-09-26 01:03
导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日益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开始慢慢的接触中国式,并且认可中国式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意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日益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开始慢慢的接触中国式,并且认可中国式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意义的表达。

  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德国语言学家,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不仅有表达功能,而且还有认知功能,是“一个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因此当中国式英语在表达中国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由操的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传统影响,在英语中夹带中国特点,这也是中国式英语的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

  要使英语和中国特有的和文化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中特有的东西要想单纯通过语言让对这一环境一无所知得人了解,往往还是要费一番周折,人们只有通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的内涵之后,才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和相互了解。这也是将中国和现在的社会文化介绍并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词汇角度出发,中国式英语这时是一种输出性语言,但不可避免的将文化渗透其中,是英语带上明显的中国特色。诸如气功,地方戏曲,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许多名称或术语,很多是通过音译在英语中使用。事实上,很多的汉语借词早已进入英语辞典中,如:WUShu,kungfu,quyi,erhu,yamen,mahjong等等。

  我国还有丰富的成语,谚语,典故和警句等,怎么样将它们成英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如果硬将“papertiget”翻译为“scarecrow”就失去了“纸老虎”这一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这种情况很多,汉语在外来语的吸入中也注意到了。比如“特洛伊木马”,“潘多拉盒子”,“鳄鱼跟泪”之类的。这样的互相渗透,不仪足思想的交流,也是语言的交流。

  中式英语比较成熟,直接了当地说事,不拖泥带水,早就得到国际承认,最著名的当属long time no see。英国作家萧伯纳当年曾说过,中国的洋泾浜英语no can(不能)比正宗英语unable(不能)要清晰明了,值得仿效。类似的例子还有“你问我,我问谁”=Youask me,me ask who?

  还有些中式英语是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产生的。截取意义完整准确的两个英语词汇的一部分构成新词诠释中文时事词汇。

  比如: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鳝稳定;,vegeteal=vegetable+steal=偷菜;chinsuraer=Chinese+consumer=在国外疯狂购物的中国人;suihide=suicide+hide=躲猫猕animle=animal+male=男人天性sexretary=sex+secretary=女。

  因此中国式英语现在作为一种英语变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一旦和中国文化接轨,负载上中国文化的内容,就会给人留下一种完全陌生化的文化语言现象。不能把这种现象一味的归为“不标准”,“不地道”。中国式英语的存在是一种现实,而不是一种假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研究价值。过去我们只一味追求如何学地道的英语,这实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理解别人;还有个方面,就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就必须学会和研究中国式英语的特色,将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使得中国式英语不但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更好的承载和传播文化,这样仅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

上一篇:关于多元智能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