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WebQuest(WQ) 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 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外语教学在教学观念和方法尤其在教学模式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WebQuest正逐步被各个学科所采用。相比而言,与外语教学的结合却并未引起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在介绍WQ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WQ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希望有助于WebQuest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引言
“纵观现代外语教学观念和方法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外语教学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认知主义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为我们展现了外语教学的广阔前景”(戴炜栋,2004)。《大学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特别是网络技术,使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新型网络探究学习应运而生。鉴于此,下文将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
1、什么是WebQuest
“Web”意为“网络”,“Quest”意为“寻求,”。据此,结合目前我国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将其译为“网络主题探究”。 “WQ是一个研究性活动,研究者所需的信息一部分或全部来自于网上”(Bernie, 1997)。WQ教学模式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技术系Bernie. Dodge和Tom. March两位教授创立的一种既能充分利用学生时间,又能促进高水平思维的在线教学模式。Bernie指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WQ都应该包括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六个内容的模块。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WebQuest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学习环境相适应的WebQuest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2习得理论
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指出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习得为核心;语言学习则起辅助,监督作用。WQ提供给学生的背景知识与任务自然而真实,在促进学习者语言习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强调学习者是通过接触略高于他们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习得语言的。同时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也强调要提供给学习者足够机会,促使其不断地作出略高于自己水平的语言输出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WQ教学模式的各个模块就为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及潜能的发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WebQuest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这正与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不谋而合。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