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校制度柔性化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制度的“人本内涵”。校长要充分信任教师,把教学的自主权教给教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因为“信任是巨大的驱动力,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心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教师渴望得到校长的认可和激励,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成功的离不开赏识、宽容和鼓励,学校的管理制度的重塑也不应离开“人文情怀”。
总之,在重塑学校制度时,校长要依靠群策群力,采纳广大师生的意见,挖掘学校自身的习俗,消除原有制度中压抑人性的因素,充分体现本校的价值观、心理等方面的特色,不断完善现有制度,最终形成有特色的柔性制度文化。
(三)物质文化富“人文”
物质文化是建构特色学校文化的前提和支撑。它是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载体,是教育思想的标识,是办学理念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物质文化能带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情感熏陶和心灵感染,所以“物质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与学校的整体文化相得益彰,从而昭示出一种文化品质。”在特色物质文化建构过程中,学校实践主体尤其是校长,要精心策划、细心培育,要在校内深人挖掘体现学校精神的人文景观,丰富学校物质文化,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无形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学校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求知的“圣地”,要以良好的校园为依托。学校要把塑造“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提上议事日程。学校作为文化的传承与创生基地,校园的布局与设计要富有人文性,以师生为本,校园环境应舒适安静、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体现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魏书生提倡:教学楼的墙壁上有色彩鲜艳的标语,挂一些杰出人物的画像、名人的肖像和语录、格言警句。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范例。我们要用中国优良传统的熏陶和典型人物的示范引导,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同时,具有内涵、岁月见证的学校、各项设施,在富有性的同时,也要担负起教育的使命。
教师、学生置身于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里,必然会内鼓士气,外树形象,凝神聚力,铸魂育人,最终实现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
总之,学校文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建构特色学校文化来铺路奠基。没有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管理便是空中楼阁。在特色学校文化的长期建构中要做到:精神文化增内涵,制度文化添柔性,物质文化富人文,用行为文化来折射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制度文化的柔性以及校园文化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