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具有性别意识的学生,更清楚这种性别与生态的关系。比如T14(本文中,受访的学生以T字头编号,北京学生以B字头编号)认识到父权女性与生态同样处于受压迫的地位,认识到女性与环保的天然联系,与生态女性主义的某些观点相一致。她说:“有句话是: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也因此身为女生可能就会有种莫名的使命感,想要去守护我们的,进而去带动男性一起守护大地。而且在以前父权社会下女性地位受到压榨,所以在现今女性也想做出什么来表示行动,不再当受迫的一方。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组织成立,理所当然关怀环境生态的团体也陆续出现。会去关怀动物,帮助流浪或受伤的动物,希望大家不要破坏土地,并去掉物质商品主义,减少需求,让一切回到自然环保的面貌。而且现今科技发达,资源也越趋浪费,人们毫不节制,我想这时如果由女性站出来发声,有母亲的温暖感觉,心里觉得有依归,社会或许也会受到感召并抱有认同感且更愿意付出。”
虽然也有一些没有接受过社会性别的两地学生认为生态和性别有关系,但是,他们对于两性与生态关系的理解,通常仅仅停留在基于生理性别的差异认识,甚至会出现指责女性的情况。而上过性别课的学生,则能够认识到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也是建构的,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生态和性别间的关系。
比如,三位没有上过性别课程的同学便认为女性对生态的影响大于男性。
B6说:“女性洗澡频率往往比男性大,洗浴时间也更长,随之而来的就是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T6说:“女士平日的各类化妆品同曰用品上都会对环境构成一定影响”。
B12说:“根据显示,女性相较男性来说,更青睐使用美容品、化妆品,也更喜欢兽皮的衣物、象牙制的饰品。而这些商品的原料许多都是取自野生动物。”
而在我们进行的半结构式访谈时,那些上过性别课程的同学却清楚地指出,即使现象如此,也不应该简单地指责女性,而应该注意到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性别机制的建构。比如,为什么女性要洗浴更长时间?为什么女性更追捧动物制品?女性“爱美”的现象背后是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的要求使然。
需要说明的是,两岸生态环保运动与性别平等运动的和现状都有一定差异,台湾在生态运动和性别平等运动方面都走得比较早,所以即使是没有学过社会性别课程的台湾学生也会表述说,他们通过其它途径,比如说大众传媒,对于生态与性别的关系有所了解。所以,在同样的群体中,台湾学生的生态行为略高于北京学生,但并不构成学上的明显差异。
三、性别教育促进对性别分工与生态相互作用的认识
在家庭领域和工作场所,传统的性别分工决定男女两性对生态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样,生态环境变化对两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T8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城市的职业妇女在纸制品的减少、再利用与回收和垃圾分类、办公区和场所禁止吸烟等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台湾有4.8亿妇女,70%的家庭种植和养殖业是由妇女承担的。妇女在生产过程中能否兼顾环保的要求,开源节流,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效益的提高,对于可持续的实施也非常关键。”
此外,北京和台湾接受过社会性别教育的学生,均普遍能够认识到,女性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受害者。北京受过性别教育的学生中的65%,台湾受过性别教育的学生中的74%,均认为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使女性成为这样的受害者,性别不公正的父权体制应该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