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之我见(2)

2014-10-25 01:26
导读:(四)加强网络建设,“以技术治网” 除上述手段,还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净化网络空间,实现“绿色上网”。可以采用登录者身份鉴别、信息过滤和

    (四)加强网络建设,“以技术治网”

    除上述手段,还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净化网络空间,实现“绿色上网”。可以采用登录者身份鉴别、信息过滤和截杀、电脑IP地址与地址的对应软件,实时监控不良信息的,记录不法行为者的“击键情况”,提取证据;并可根据其来源、目的地IP和端口决定拒绝或放行。

    此外要加强软件产品研发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具有中华特色的、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融趣味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游戏软件,引导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数字”、“数字博物馆”、“科普网站”等,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精神食粮。

    (五)加强中小学生网络,“以德治网”

    网络能改变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也能改造网络,因此培养大批有“网德”的小网民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开展网德教育呢?笔者以为:

    第一,在中小学开设网络道德课。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热潮的袭来,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先后开设了网络信息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网络操作能力,把重点放在网络知识的技术层面。而开设“网络道德”之类课程的学校却为数不多,网德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中学德育大纲》仍是1995年的版本,这己不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为此应尽快在全国推广己开设网络道德课的学校所取得的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网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功能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

    第二,开展性健康教育。

    以往针对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只局限在性生理上,这远远不够。应使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更全面些,把性、性道德、性卫生、性法制等内容适度扩充进来,促进中小学生知(科学的性知识)、情(健康的情趣)、意(自制的意志力)、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和谐发展。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网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动广大教师、家长、专家都来上网,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学生聊天儿,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教育和疏导,有利于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形成一股声势强大的正确导向力量。有些德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这样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另外,还可开设网上论坛,就网络道德、网络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展开讨论,以帮助他们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广泛的社会道德实践有助于中小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同时能满足他们强烈的自主、成长、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其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形成,这一点对于以“慎独”为特征的网络道德至关重要。为此,可以建立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的制度,鼓励他们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促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扩大视野,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六)加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其中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利用、交流和信息免疫力等几方面。据,当被问及“你认为上网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时,有61%的中小学生回答是“聊天”,回答交友的有42. 5%,由此可见广大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欠缺。当前大力普及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另外还可以:

    (1)在校园网上开设诸如“文科天地”、“理科探秘”、“时事速递”等学科网站,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学科的知识内容,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的拓展、信息的交流、资料的查询等方面来。

    (2)学校向学生推荐优秀儿童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营养;推荐一批优秀的教育资源网站,让他们有目的地搜索,减少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

    (3)鼓励中小学生投身创建少先队和共青团网站的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引导他们向网络普及的高层次发展。

    (4)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校园网布置网上作业,组织学生利用电脑编辑小报或创作页面,在校园网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使网络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

  三、结束语

    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践而就。因此切忌网络治理成为应时之景,流于形式,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同时,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滞后性,任何一部社会法规、条例的制定都不可避免会经过亡羊补牢的教训。所以,对待网德教育这个新领域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应悲观气馁。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定能取得这项战役的胜利,还中小学生以洁净、健康的网络空间。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态势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