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BBS论坛。BBS平台可以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平等、广泛、深入和持续的教学交流和资源发布的网络。教师可就学习、学术或其它感兴趣的问题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轻松而有成效的讨论。同时,BBS平台能够为校际间的协作提供很好的异步交流平台,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BBS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如发布教案、开展讨论、进行评价。
(4)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用以有效支持学科教师自主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大大降低了中小学教师建设专题学习网站的技术门槛。教师只需建立专题网站的模块,并在相应的模块中提交内容即可。教师可以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支持教学活动,也可以同其他教师共建资源网站,提供一个协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平台。
(5)QQ群。QQ作为一个性软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广泛的使用性。因此可以通过QQ群建立一个为者、项目培训者提供发布培训信息的平台,受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QQ群及时向培训者或者其他受训教师寻求帮助。
2.2教师技术能力培训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采取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教师自主学习与网络课程学习结合、网络校际协作与共同研讨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2.1培训内容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针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应当对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①基本操作能力,包括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压缩文件的使用等;②计算机安全管理技能,包括认识计算机常见的病毒、如何使用杀毒软件等;③资源检索与收集能力,包括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下载工具的使用等;④资源的处理能力,包括图片素材的加工处理、各类素材处理的工具等;⑤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PowerPoint的使用、MindManager的使用等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的各类信息技术能力。
(2)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培训。为了使教师能够很好地将情境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PBL教学法、抛锚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融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师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教师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掌握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并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2,2培训方式
(1)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首先由专家组和培训者组成培训团队,对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短期集中培训,如每月利用两到三天的集中时间,借助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对骨千教师进行讲授式的培训活动,主要讲授教师自主学习难以掌握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逐渐培养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技能,利用BBS, Blog进行有效交互的能力,同时掌握开展校本培训的相关方法与策略。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骨干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之后,利用系统化的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学习活动序列、评价等任务。骨干教师在学习相应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与培训的方法与技能,为开展校本堵训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培训团队会对骨干教师进行在线,随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网络平台支持下的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完成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在此之后依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借助网络平台及相关资源开展系统的校本培训。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网络课程不但能支持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也能很好地支持教师的自主学习。骨干教师将和培训团队共同借助各类交互平台对学校其他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从各方面有效支持教师的自主学习。
2.3信息化教学法深化应用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得到真正提升,就必须要及时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新课改理论与方法等其它相关知识实现有机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2.3.1教研形式
(1)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的各项具体工作为依托,带动校内学科教师开展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评价工具设计、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研活动。在此过程中,将教师培训阶段学到的各种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新课改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
(2)校际协作教研。为了有效发挥区域整体优势,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利用BBS、博客、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等平台开展校际协作教研,实现区域内学科教师网络互动、协作研讨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3.2基本过程
(1)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结合新课标、教学大纲等相关标准展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及重点,为教学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2)教学实施方案设计。在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前期学过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开发教学资源。此阶段需要完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等工作,为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校级协作教研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案等内容通过网络平台与区域内其他教师展开网络研讨,进一步完善教学实施方案。
(3)教学评价工具设计。在完成教学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教学实施方案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科学准确的反馈信息,教师需要在课前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设计相关评价工具,为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做准备。
(4)教学方案实施及效果检验。教师实施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其他教师收集相关数据,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修改完善教学实施方案。
(5)听课评课。在教学结束后,教研组教师就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教学组织等方面展开现场或网络点评,将课堂教学实例作为教研的,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结束语
项目的实施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资源、环境、保障机制的支撑,教师通过培训、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所掌握的信息化教学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研讨教学方案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通过网络互动与交流提高信息素养,在有效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