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设想

2014-11-24 01:0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设想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课程 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课程 改革

  论文摘要:当前中职数学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根据作者长期在中职学校从事数学教学的切身体会,阐述了目前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现状,分析了原因,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

  一、课程现状

    伴随着中职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职学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再三调整,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再压缩。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然而,学生对数学课程仍然不感兴趣,除对口升学的班级外,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只开设一年,而且周课时只有4节、3节或2节,甚至有些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根本不开设数学课程。学生在上数学课时还是“睡倒一大片”,逃课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无论怎样付出都是白费劲,有的老师上课“如临大敌”。教师上课不只是体力、脑力上的疲倦,而且是上的一种压抑,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加上没有统考要求和升学压力,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教学随意性较强,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到哪里就到哪里。学生的基础现状,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各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时数的局限性交织在一起,使数学课程从教材编写和使用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显得矛盾重重。

  二、原因分析

    (1)学生数学基础太差。随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使得基础稍好的学生都涌向普通高中,导致大量“差生”进了职业学校。据,中职学校约30~40%的学生基本计算都不会,如小学知识“基本数学概念不清楚,如一次函数;基本数学方法不知道,如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基本公式不记得,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更谈不上什么数学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码能力。

    (2)教材有问题。尽管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但是整个课程内容及知识目标基本上还是与普高相当,职教特色不是很强,要求学生必修的数学知识面太广,对于初中已学、中职需要但学生又没有弄懂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进行必要的复习,与学生现状不相适应,课程教学目标“见物不见人”,缺乏“以人为本”的情感目标。

    (3)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为中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都是徒然,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任务来应付,仍然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本来在初中对数学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对数学学习更加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评价体系与学生现状不适应。数学学科的评价体系仍然采用类似普通中学的评价体系,以测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忽视过程性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当前中职学生及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学生担心自己考不及格,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改革设想

    1.关于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①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②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定位与我国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基本相适应,只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这个基础,编写教材时应及时地补上;至于提高技能和培养能力,我们认为只要上数学课就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会合理地把握一个“度”,不能要求过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这些学生还得有一个比较缓慢的养成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心理准备。

    2.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一定要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这是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只是关于某个内容放在哪个模块存在争议,相对学生基础和教学时数,新大纲基础模块内容太多。

    基础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社会人”服务,体现普通公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编写基础模块时应该强调生活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纳入课程中来,如购买彩票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因此“概率”初步应该纳人基础模块中来,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考虑到学生基础,基础模块还要注意衔接性。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初中,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相当欠缺,因此基础模块应该对学生所学专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复习,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后续知识。

上一篇:试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