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各个学科又有交叉。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将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真正获得知识与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被动的记忆过程中。
1.检验专业项目教学的实例。项目的选择是依据检验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和实际确定的。
项目: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1)设置情景:创设学生学习血液自细胞分类计数与现实工作基本相接近的情景——临床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工作情景,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2)教师示范:教师要对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的全部过程进行示范操作,并将结果一一展示给学生。(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示范教学项目中待解决要点,为练习完成教学项目打下基础。1)待学习的知识:各类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形态。2)待学习的技能:血涂片的制备、白细胞分类计数器的使用。3)运用过去的知识: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的形态等。4)运用过去掌握的技能:溶液(生理盐水)的配制;血红蛋白吸管、显微镜的使用;末梢采血技术等。(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5)项目完成标准:掌握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完成标本白细胞的计数、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教师要各种血细胞的特征及其各血细胞之间的区别和项目进行中的注意事项,并给予真实的评价。
2项目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1)完成一项工作,达到实际应用的教学目的。(2)运用已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并教学项目的实施中得到巩固、提升。(3)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并明确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所在。(4)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6)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交流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的三大教学法的特点,即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整合了相关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融人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三)实行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实施全程
在检验专业的教学中,一提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人们就会想到专业课的教学。但仔细分析检验专业技术技能的构成,就会发现,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基础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医学检验的技术技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基本技术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基本技术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工作的基础,专业技术技能是检验人员基本素养的体现,专业技术技能的建立依赖于基本技术技能的支持。因此,基础课教学过程在检验专业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生化检验的蛋白电泳分析中,试剂的配制、玻璃器材的使用、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析、结果分析等等诸多方面都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技术技能为基础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这些基础课的基本知识为,运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本技术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摩尔浓度的配制、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来完成检验工作。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支撑,学生很难独立圆满地完成蛋白电泳的分析。
1.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课程对接是根据临床检验工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检验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出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根据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确定基础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知识、技能、共同生活知识和生存知识是同一个现实的四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经过课程对接,使所有的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检验专业的工作实际来进行,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都紧扣职业的主题。
2_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同样需要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例如,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摩尔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所需的百分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所需的比例浓度,以及这些浓度的相关的实验技能包括移液管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都是无机化学课程关于浓度内容授课的重点,学生能熟练这些浓度的计算、熟练配制相关的溶液、熟练使用相关的容器与量器是专业课对该基础课的要求。具备这样技能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是应用这些技能,而不是重新复习和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
经过了这种课程对接后的基础课,也许会显得凌乱,课程不再自成体系,甚至不再完整,但课程中却贯穿着职业性,是专业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符合专业工作的要求。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与运用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职业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在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在另一方面又使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只有时时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职业教育才能完成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新的探索和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与实施,都要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力求每一种方法都能更有效地被利用。在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做到与时俱进,使职业教育成为国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