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胶囊”之运用与实效(3)

2014-12-12 01:41
导读:3.课堂观察 为了获得客观的数据,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对每堂课都认真备课,除了胶囊运用于实验班外,课堂的其他各环节两班相同。然而。通过5个月实验

  3.课堂观察
  为了获得客观的数据,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对每堂课都认真备课,除了胶囊运用于实验班外,课堂的其他各环节两班相同。然而。通过5个月实验期间的课堂观察发现:一方面,对照班在实验的前一两个星期表现较好,但之后大概一半的学生只是听讲和作笔记而已。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开始不愿意听课甚至打瞌睡,很难组织起热烈的讨论.因为大多生害怕开口说;另一方面,与对照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验班的大多数学生除认真听课做笔记外,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并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尤其是在运用文化胶囊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它犹如一支兴奋剂激发并让学生保持上课的热情。此观察结果与问卷结果相一致。

  4.访谈
  实验后以闲谈的形式进行的访谈由笔者设计及分析,由另一位老师实施并使用MP3录音,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获得可靠的信息,因为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对笔者及其所授课的评价。按照英语成绩,分别从两个班中挑出4位同学代表四种英语水平:优秀、中上等、一般较差。来自对比班的4位同学都说他们的英语有点提高,他们认为老师的El语较流利,点讲解较详细。但是语速有点快有时难于跟上,而且有一名学生坦率地说他觉得英语课有点乏味以致上课有时会打瞌睡。来自实验班的另外4位同学一致认为老师的口语及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吸引学生,他们强调老师课堂上传输英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着他们学习的兴趣。出于对英语文化这一新鲜事物的好奇,他们听课非常认真.不愿错过任何信息。且课后许多学生经常买些英语杂志或报刊阅读,因为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少,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过,其中有两位学生提到老师讲解语法所花的时间相对少了点。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所收集的数据都表明,经过实验研究。实验班在英语学习的兴趣及英语成绩等方面较对比班皆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及优势。

  五、结语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高中中“文化胶囊”的运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从学角度看来,英语文化,作为新颖的事物,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相关事物,即英语语言的兴趣。“文化信息是攫取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Byram,M.,Esarte—Sarries,V.,Taylor…S andAllatt,P,1991:l11)。从实验前后的调查问卷中得知,实验班文化胶囊的运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英语文化。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驱动力(胡春洞,王才仁,1998:22)。总之,文化胶囊的运用有利于高中英语的教与学。运用文化胶囊并非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融于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是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目标实施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上一篇:试析中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