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理念如何转化成教学行为(2)
2015-01-05 02:07
导读:四、对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化学课上的探究是教师预设的,在教师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类似科学家的探究,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并提
四、对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化学课上的探究是教师预设的,在教师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类似科学家的探究,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是老师预设好的,而科学家的探究则没有预设。我们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是,并不是一提探究性学习就是实验探究,没有实验也能够探究,比如对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疑问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等都属于探究性学习。河北沧州王宁老师设置的探究活动“减缓电石和水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亲自操作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但有的教师滥用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时探究物质的性质,或一节课设置三、四个问题进行探究,使每个问题的探究流于形式。我认为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探究,有的问题传授要比探究好,探究性学习只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传授和探究都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一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就是探究、自主、合作学习,而忽略传授这种最直接、最主要的、最快捷的教学方式。
五、对课堂教学内容主线设计的思考
一堂好课要有一条明朗的主线来贯穿,即课堂教学的主线明朗,关系清晰。其二,教学内容主线要连续顺畅,贯穿全课。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隔离成互不相关的片段。第三,课堂主线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偏离主干知识内容。如果偏离了课堂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那就谈不上是好课。河北邯郸一中的刘亚婷老师的说课——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氨,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知识主线、情景主线、情感主线,连续、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六、对学生活动设计的思考
1.原则。(1)学生活动要围绕主干知识展开;(2)学生活动要体现课堂主线逻辑关系的需要;(3)要学生真活动。
2.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做演示实验一定会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教师一定要正确引领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观察实验现象上面来,不能只强调规范而忽视实验目的,否则就会得不偿失。(2)学生板书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的板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产生新的素材,正确的规范的板书可以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不规范的或者错误的板书则可引以为戒。
七、对“课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思考
1.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即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是教学机智的体现,成功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没有预设就谈不上生成,教师只有在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捕捉学生的想法、疑问、创见、实验现象等精彩瞬间,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课堂预设,把握课堂生成。化学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张弛及情感波澜,以灵活的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