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

2015-01-13 01:1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词,是全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词,是全党全国一切行业和工作的重要方针。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共青团的时代使命和发展机遇,重新审视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方面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共青团组织育人工作新水平。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共青团 育人职责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适应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团的工作,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团结带领青年的光荣任务,是新形势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在高等学校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神圣使命。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围绕这一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大学生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育人职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水平。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共青团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机遇
  
  作为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强化广泛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的社会职能,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特别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准确定位和职责,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加强对我校学生的思想与引导,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合格政治人才;而且要更多地发挥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这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也是时代赋予共青团的重要使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前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给当代青年和青年工作带来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思想开放活跃、价值观念多元、主体意识强烈、行为自主务实,是当代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的鲜明特点。与之相应,传统的联系动员青年的渠道在弱化,单纯依托学校体制来组织青年的途径已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依据自身兴趣爱好组建的青年组织却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共青团能够把握新的形势,研究新的问题,开拓新的思路,做出新的业绩。
  
  二、立足高校共青团自身特点,找准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中,高校共青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共青团高校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当然,共青团组织只是整个学校育人系统中的一部分,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和自身特点,准确把握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定位与职责,认真思考哪些工作是必须做、应该做、能够做、做得好、可以长期做的,坚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应当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第二主角”,这一定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与高校共青团的自身特点。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校育人系统。其中,侧重于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的第一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而高校共青团则是建设第二课堂、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在服务育人、育人和文化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第一课堂的专业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甚至主要的就业出路。专业课成绩仅仅是衡量素质的一个方面,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与能力训练对提高生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当站在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提高青年成才率的高度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改变“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的观念,并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第二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育人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统摄下,努力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容、互补、互动”的良性关系。这就要求素质教育时代的高校共青团要当好高校人才培育的“第二主角”而不要甘为“配角”。当然,无论是第二课堂还是“第二主角”,所谓的“第二”都不是指“次要”或者“不重要”,它只表明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承担的职责不同。因此,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当牢固树立起“主角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共青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贡献率。
上一篇:简析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的传统礼仪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