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社区管理(2)
2015-02-01 01:36
导读:3.学生社区人员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大学生社区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社区管理无法适应大学生
3.学生社区人员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大学生社区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社区管理无法适应大学生的特点和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首先,高校管理干部没有真正深入到社区和学生群体中,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重事轻人”,仅局限于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其次,部分学生社区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在引导大学生化方面存在着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状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等问题。第三,由于缺乏正式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学生干部参与社区管理也流于形式,并没有代表广大学生真正参与社区管理。
4.学生自治组织的独立性不强,参与学生社区管理的热情不高。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官方组织”,如学生会、团总支;另一类则是民间组织,包括各类社团。但目前的学生社区管理并没有正视“学生自治”,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或者产生放任自流的想法,同时也缺乏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社区管理中往往是辅助力量,并没有真正起到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5.大学生心理疾病高发,心理咨询机构“鞭长莫及”。在大学校园里,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有别于社会人群,因此咨询的性质也具有特殊性。大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程度较高,容易接受理性的;社会阅历较浅,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特别是在能动的适应或寻求发展时会出现不适或迷茫。而大学生在学生社区中更容易暴露自己的情感,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在学生社区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但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未能走进学生社区,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及时地得到帮助,错过了最佳咨询时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社会化视阈下大学生社区管理的策略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校园中责任权利相统一的平等的一方,是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都在增强,他们需要被尊重。他们不仅具有受教育者的身份,而且还是与管理者具有平等地位的权利主体。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尊重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学生社区管理必须将人本理念、服务理念以及自由自治理念贯穿始终,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1.发挥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想社会化进程。大学生社区生活的集体性、导向性、约束性、真实性等特征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所在。因此,占领大学生社区这一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社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优势,通过党团组织机构、思政干部、学生社团等组织,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推动其思想政治社会化进程。
2.营造积极的社区文化氛围,推动大学生价值观念社会化进程。社区文化是学生社区的灵魂,其本身可以在传承优秀传统、提高成员素质、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为塑造社区成员性格提供内在支持。在学社区管理中可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构建以强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为特征的优良社区文化,强化情感教育与制度教育的整合,促进大学生自觉遵守学生社区的行为准则,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从众”到“为众”的转变,从而达到对大学生养性、益智、怡情的目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智育重自学,体育重自强,德育重自治。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是社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其意义在于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又能教会学生如何行使公民权利,如何做
的主人。第二,设置学生自治会。学生自治会主要负责执行学生代表大会的决议,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学生政府”。第三,鼓励发展学生社团。从目前大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经费来源来看,社团活动呈现出深刻的社会性。一方面,社团活动范围从最初的相对封闭,到逐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另一方面,社团活动经费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因此,许多大学生社团便与企业建立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通过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大学生从被动者、无责任者转变为主动者、有责任者。鉴于学生社团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对学生社团大力扶持,并鼓励言论自由,实现学生自治。
4.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学生社区立足学生需求和人才全面发展观,把基于专业发展的课外活动作为促进知识技能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首先,体现专业内涵的社团是学生在课外增长技能的“特区”。社区管理应依托各种专业社团,开展基于专业发展的课外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参与,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也为非本专业的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其次,学生社区管理干部与学院专业教师大力配合,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把专业知识融入课外活动之中,让学生以活动的形式探究专业知识,促进其知识技能社会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5.依托社区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化。心理咨询必须深入学生社区,为学生主动求援创造条件。首先,设立心理咨询
辅导站,辅导站的办公场所必须在社区的固定场所,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定期参加专业
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其次,在大学生中发展一批学生自助队伍,担任心理健康信息员,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心理咨询、处理危机事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