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知识管理: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之维(2)

2015-02-02 01:07
导读:创新,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组织传统的组织体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阻碍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地方, 组织内部缺乏进行知识顺畅交流和共
创新,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组织传统的组织体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阻碍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地方,组织内部缺乏进行知识顺畅交流和共享的机制,对有效实施知识形成阻碍。
  3.管理模式僵化,组织成员协同度不高
  现在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职能上强调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激励、评价,关注的是知识的利用,忽视知识的创造。高等教育组织是个复杂的组织系统,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创新是以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为特征的。创新就是以新方式引起系统内各要素功能的变化,创新的知识与思想最先总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成员。僵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大学教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自由度,而且还会导致组织成员协同度不高,对教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用知识管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和组织创新是前提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前提是创新管理理念和组织创新。应树立教育、产业和相结合的教育发展现念,在规律、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结合点上认识和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组织的知识创新。高等院校管理组织创新主要是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5]。管理组织创新是实现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组织创新并不仅仅属于管理人员,应将组织内所有的人都纳入组织创新活动中来。这一方面是创新系统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降低创新阻力的需要。
  2.创建整体团队学习氛围是核心
  应注重创建高等院校整体团队学习氛围,构建高等院校学习型组织,努力促进高校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应重视整体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建立起平等的对话模式,为教师提供对话机会。不仅各个教研室、各个系内部加大交流力度,而且不同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也要联合起来,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这样才有利于出成果。高等院校的办学应当为学校成员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成员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管理工作者要为高等院校成员建立一个愉悦、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使高等院校成员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建立知识交流与共享平台是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等院校信息的采集、存储及速度,建立高等院校的网络、知识库等,使获取、转化、共享知识更易于操作。如采用网上讨论系统,让教职员工写下他们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利于交流和共享;建立“知识地图”网络系统,让教职员工可以迅速地找到拥有某种隐性知识的人;为工作、政府采购及资源提供内网端口等。通过搭建这些技术平台,使教职员工拥有自由的交流空间,可以运用各种交流工具与各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由地交流思想、观点、工作经验等,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高等院校知识总量的共享和增长。
  4.推动知识利用是最终目标
  使用知识解决问题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推动知识应用首先要推出范围和目标比较明确的行动项目,同时还要教师进行行动项目下具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要注重加强与企业、研究机关及兄弟院校的协作,力求富有创意,更多地为学生创造“走出校门”的机会,深入,在社会的大发展中经受锻炼,增长能力,从而推动知识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取得最大的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Dionysia A.Alexandropoulou,Vasilis A.Angelis and Maria Mavri.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Higher Education.The Open Knowlege Society.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Manifesto,1(19),416~421.
  [2]Rosenberg,M.J.E-Learning: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New York:McGraw Hill,2001.
  [3]蓝亦奇.对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0(5).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邱淑英,柴彦超.论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许艳.知识管理:学校管理创新的新维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

上一篇:简析提升吸引力的高职专业设置理念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