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2015-02-18 01:2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治学之本,是衡量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治学之本,是衡量大学校风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阐释了学风的含义及其作用,剖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院校学风 新时期,虽然
的政策调整使得高职高专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仍面临着接受评估、升本、
就业、招生等诸多困难。对此,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从办学定位、教学质量、学校、学生就业等方面寻找对策,然而却忽视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即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不尽如人意。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风问题又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狠抓学风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学风有两种理解:狭义的学风是指学习风气,尤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目的的选择、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态度的确立以及学习结果的完成等方面;而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一种氛围,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也是一所学校
校园的核心和灵魂。学风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学校主体(学生、教师和领导层)长期以来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作风的相互渗透、相互感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精神氛围。学风不但会对学生、教师和领导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对校园的硬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被学风所影响的校园环境也会对学风产生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对待学风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学风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风气上,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风气、领导层的管理风气上。正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所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学风问题不仅是学习风气的问题,更是思想和工作态度的问题。具体到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是学校的领导层和全体师生治校和治学的风尚问题。
一所学校的学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学风能使身处其中的人自觉地融入这种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氛围之中,成为它的遵从者、守卫者和建设者。相反,不良的学风则会使人产生颓废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
首先,就学生而言,好的学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需。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乐于学、愿意学、善于学。良好的学风比纪律更有效,它能够达到纪律所要达到的效果,却没有纪律所具有的强制性。
其次,就教师而言,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探寻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主观条件外,还受到客观的学风状况的影响。良好的学风能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能使教师产生适当的压力感。此外,良好的学风使得教师对学校做出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而充分的体现。
再次,就学校整体而言,好的学风是提升学校知名度、整合学校资源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的威望和知名度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校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的学风不尽如人意。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较普通高校学生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多数人在选择就读的学校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规划。听课不认真、逃课、旷课、作业抄袭、
作弊、上网成瘾等现象屡见不鲜,“不知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对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有的则是“不知怎么学”,学校的学习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究其原因,主观上,学生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完善,缺少责任意识。客观上,一是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浮躁之风对学生的影响;二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差,不能吸引学生。
2.教师的教风不容乐观。教师的教风包括教师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成效的态度。有些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对工作缺乏热情,或者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待遇不高,不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这种态度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爱听,更重要的是这种态度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学风。
3.科研的浮躁和功利。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名列前茅,但真正有创新的论文数量却很少。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曾说:“现在我们都痛感具有原始创新的研究成果太少,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学术环境和学术土壤的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科研水平、科研环境、科研条件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学校的要求依然存在,并且科研要同教师的工作绩效、职称、奖励等挂钩,甚至是同个人的社会地位挂钩。高职高专院校提倡全体教师进行科研,这种导向的结果可想而知,造假、抄袭、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屡禁不止。这种浮躁之气和功利之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