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公平具有相对性
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公平是人们主观价值判断的产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2]因而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如何来确定接受的标准问题是教育公平的最佳体现。
目前,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根据高考的成绩来确定的。虽然在大众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针对我国基数大这一国情,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考的选拔以分数为标准,其基本的假设是:与一般学生相比,学习成绩好的、天资聪慧的学生理应享受高等教育,然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作贡献。[6]而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选拔方式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这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背后隐藏着不公平现象。在进入高等教育之前的、初等教育中,城乡差异、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家境贫寒的学生并不能获得家境富裕的学生同样的教育资源,因而在高考这种全国性选拔考试中二者实际上并不是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确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实行过高等教育,但事实表明,从免费或资助的高等教育中获利最多的仍然是高收入阶层。[6]另一方面,禀着“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受教育者适当分担高等教育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而贫富差距又成为了教育公平实现的一道障碍。
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拓宽了高等教育公平的标准,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现象,人们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只能是一种无限接近的过程,而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2]
3.公平并不意味着平等一致
公平和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平是指无偏袒、无偏见,客观公正,但并不意味着一致,毫无差别。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育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促进人的化和个性化。而教育的个性化功能要求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提倡教育公平时我们不能否认差异,有竞争才有进步,承认差别性的存在往往更能激发社会和个人的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面对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我们应该理性解教育公平和平等之间的差异,让适当的差距刺激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提出教育公平问题之后,效率问题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从根本上来说,在高等教育中,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应该是一致的。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增加机会,从而促进实现公平。但是,高等教育中公平问题并不是只要提高质量就能解决。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公平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而效率则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发挥功能的快慢和大小上。从这一点来说,公平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高效率仅仅是从有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应该说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外部。[7]因此,除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外,我们还应该从制度上入手,努力建立起一个能够使每一个符合接受高等教育条件的公民都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制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
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些建议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减少个人之间、群体之间高等教育不平等的诸多现象,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要从宏观出发制定一系列长期有效的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社会则更应该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我国的父母普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而教育在子女成才上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才有了“鲤鱼跃龙门”之说。所以,在我国形成了一种崇尚高等教育的氛围,父母以儿女读大学为荣,社会也以学历为尺度来衡量人才。相对的,成人教育、等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虽然经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适龄学生不能进入到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系统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公平观。一方面,要逐步树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列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公平具有性和相对性。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公平,要根据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不断推进社会公平。[8]同时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也要求我们进行改革,使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推进制度创新,改革教育制度,优化教育结构
这里主要是指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虽然我国高考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但对于阶层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考虑得还不充足,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精英教育的特征,教育的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进行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高等教育惠及的范围。
3.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不够发达的经济水平,导致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不能负荷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因此,我们在继续增加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在适应国情的基础上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
4.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具有相关性,但并没有直接相涉性。[7]高等教育的高效率仅仅是从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出发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而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不是只要效率的提高就能解决的,它还受到高等教育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除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外,更重要的是解决那些影响高等教育公平实现的社会因素。
5.保障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
根据2006年的数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8]对于这些学生在如此艰苦的下都能够奋发图强,我们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高等教育要注重发挥其社会效益,以公共财政和公立教育保障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享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