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高等大众化 公平 科学公平观
论文摘要: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些建议。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马丁·特罗教授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该国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时处于大众化阶段;当毛入学率在50%以上时则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1999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发展缓慢,1949年在校生数只有11.73万人,大学毛入学率为0.26%;1998年在校生人数为642.99万人,毛入学率也才6.80%。[1]自1999年实施高等教育扩招到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超过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1]伴随着新世纪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的公平问题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一、对“教育公平”概念的解读
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关于教育公平两方面含义的阐述。柏拉图认为,公平的教育首先应该使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第二,个人的能力应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他人或整个的利益为前提。[2]在我国,从的“有教无类”到韩愈的“师说”,都表达了人们期待教育公平那古老而美好的愿望。 中国大学排名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为了保证公平的实现,美国哈佛大学大师罗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公平三原则:(1)每个人都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的平等权利;(2)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即其所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的机会应该对所有人开放;(3)如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3]
还有一种广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认为,教育公平就是三方面的公平,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表现在让更多的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我国,所谓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就是指每一个符合接受高等教育条件的公民都应享有平等的参加高等教育入学的权利,并根据考试分数享有平等入学的权利。[7]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保证教育公平也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上。[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高等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仍有待完善,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区差异、城乡差距在高考招生中的不公平
我国现在实施统一的高考招生制度,虽然在实际的录取工作中采用了按省区划定分数线的方法,但录取的指标安排并没有按地区进行分配。一方面,省内按统一的分数线招生录取,对城乡差距考虑不足。然而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条件无论从师资还是教育设施的配置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城市里的学生往往能得到比学生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在高考中往往处于更为优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一所高校在录取分数线上也存在很严重的地区差异。中国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名牌大学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市。这也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问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教育腐败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这一点也主要体现在高考招生上。目前,我国在高考招生制度上有很多诸如“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少数学生”加分等一些筛选优秀学生的制度。而由于通讯闭塞,很多偏远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并不能及时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导致很多农村优秀学生并没有获得这方面政策上的优惠。此外,由于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权钱交易”开始出现在高考招生当中。这同样也会造成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
3.高校收费所反映出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收费制度以来,高校学费持续增长。以2000年为例,高校收费的最低标准是4200元一学年,相当于当时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5854元的72%,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2210元的190%。[3]从这组数据上看,当时我国高校收费已经严重超过了普通家庭的正常承受能力,成为了很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进入大学继续求学的机会;一是选择一些收费较低的高校或专业就学,如、地矿、师范等。这些学生也就失去了与其分数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的权利。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这种差异最终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就是说,学生同样按国家的要求交费,但所接受的教育条件却是不同的,这也可以说是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
4.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不公平现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断深入,民办高校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我国民办高校却面临着很多不公平的竞争。第一,社会对民办教育并没有一个客观评价,人们普遍认为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第二,民办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国家在政策上足够的支持。无论是在规范还是在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上,民办高校都处于劣势地位。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并没有真正地纳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去。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