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

2015-03-18 01:0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拓展训练 高职教学 课程改革 知识 

  【关键词】拓展训练 高职教学 课程改革 知识 启发

  【论文摘要】体验是拓展训练的真谛。高职教学也是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水仙花”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抓住了人类学习习惯的要害: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拓展训练和高职校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通过它来理解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会使得后者变的异常清晰。
  一、拓展训练的核心思想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训练、人格训练、训练等。
  拓展培训最大的特点是以学员的体验为基础,它抓住了人类学习习惯的要害,模拟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矛盾,虚拟各种场景让队员去亲身感受。据研究表明:人类对听到的大约可以记住10%;对看到的大约可以记住25%;对亲自经历过的大约可以记住70%。为什么人们易于记住亲身经历过的事,为什么先要有感性认识才容易记牢。因为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方式是感觉,而不是思考!原始的人类是通过五官的感觉去认识世界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就是说我们容易接受的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方式。现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讲,自己听,或看书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看起来短时间内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效率很高。但认识是有层次之分的:①知识的了解是最低的层次;②拥有技能是第二个层次;③真正改变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才是最高的层次。书本上看到的知识,一般只能达到了解,获得少部分技能的层次。这也就是为什么上课时,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全部理解了,在做习题的时候却左错右错,错误百出的根本原因。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
  我国的高等尽管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很多人对它依然陌生,甚至敌对。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意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截止2010年底,全国高职院校1145所(占普通高校的60.9%),招生人数248万(占普通高校的51.2%),在校生813万(占普通高校的47%),实际上已经是高校的“半壁江山”。形成一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结合、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新型高等院校,培养出一大批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
  根据我们面对的高职教育的实际状况,高职课程教学中必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以下六项:①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能力实训;⑤学生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实施要点简称“6+2”。这里的“2”指的是: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内容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方式。
   这“6+2”项内容可以代表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中可操作、可展示、可核查的内容,同时又是新旧职业教育观念冲突的焦点。以此为基本原则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我们可以用水仙花的六片花瓣和花蕊来形容。六片“花瓣”分别代表了高职教育的六组科目,即高职教育的第一类课程——课程:1.第一课(用学生母语教授语言与世界文学);2.第二语言课(如,日语,意大利语等);3.人文科学(、、等);4.;5.;6.选修课,共六门。每个学生必须保证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普通教育的广泛性和均衡性。高职教育课程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水仙花的“花蕊”中,即高职教育的第二类课程——专业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1.专业理论课(比如信息管理、管理、、商务、商务英语等等);2.社会实践;3.就业。这三门专业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设计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它们居于高职教育课程结构的核心地位,将其余六组科目聚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均衡、和谐、相对完美的体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整体教学改革中的启发性教学
   作为参与高职教育整体教学改革的教师,要强调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将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对于他感兴趣的某一门课程或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教育,不但讲授知识,而且给学生布置了课题作业。比如,这个学期我给学生布置的课题作业: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但第三层面的教育,我做得还不够。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张锡生,杨明主编.现代职业与通用能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杨连瑞,汤成雄,胡士田主编.英语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5]陈桂生著.教育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试析对独立学院推行职业资格考证考级与学分挂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