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3)
2015-04-12 01:09
导读:显示,有31.2%的辅导员认为职业压力非常大,53.7%的辅导员认为压力比较大,程度比较严重的占到了总数的84.9%。当问及现在的工作状态时,17.0%的辅导员认为“工
显示,有31.2%的辅导员认为职业压力非常大,53.7%的辅导员认为压力比较大,程度比较严重的占到了总数的84.9%。当问及现在的工作状态时,17.0%的辅导员认为“工作有压力,但不影响其他事务的处理”,20.6%的辅导员认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莫名其妙地烦恼”,22.3%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太累,想转行”。
3.前途信心。在传统观念中,在高校,只有搞专业才是“事业”,只有“教书”的才是“育人”的。而做“辅导员”或做的,则是“不务正业”。加上一些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跳板,作为一种过渡性的职业,而没有把它当做事业来经营,影响了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对自己以后的前途说不清”,该比例占到了35.3%,高于任何一个选项。甚至有12.0%的辅导员对自己以后的前途信心不足,有2.4%的辅导员对自己以后的前途没有信心。相反,充满信心的仅占15.3%,比较有信心的占33.6%,两者加起来也仅有49.4%。辅导员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前途缺乏必要的信心,又如何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观、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分析以及职业生涯设计。
六、辅导员队伍使命要强化
岗位职责,是个体使命的核心内容或重要载体。毋庸置疑,高校辅导员是一个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十分辛苦的岗位。如果说,辅导员岗位的时代性,意味着辅导员工作的外在规定性,那么,辅导员岗位的使命,则意味着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规定性。
1.崇高的岗位意识。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被看做一个饭碗,一般性的职业,也可以看做为一项事业。中央文件关于辅导员岗位,是从两个方面来表述的: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表述;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表述。从教育者角度的表述,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即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专门岗位,是大学教书育人的关键环节,是中国特色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标志。从受教育者角度的表述,则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即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五句话中的第一句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岗位,说的是,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设立是一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面的重要举措。第二句话,大学教书育人的关键环节,说的是,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设立是一种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教育模式。第三句话,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标志,说的是,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设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第四句话与第五句话,可以合成一句,即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很清楚,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根本做不好辅导员工作的。事实表明,辅导员只有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看到伟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充满信心,在艰苦的工作之中获得快乐,在人生的道路上抵达成功的彼岸。这一点,对于新上岗的辅导员来说特别重要,强调正确的岗位意识,走稳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关键。
2.全面的岗位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支主体队伍分别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服务。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2006年颁布施行的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章“要求与职责”中作了具体的说明。《规定》中提出了5条基本要求:一条讲教育,一条讲管理,一条讲提高工作水平,一条讲改进工作方法,一条讲注重工作成效。《规定》中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职责,是对以上要求的具体化,可以概括为“三个导”。一是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课堂教育;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要求,和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紧紧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和学生社团的建设。二是进行学习生活指导,做好日常管理服务。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具体负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好帮困助学、学习指导、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择业交友有关的工作;参与处理涉及学校和社会
安全稳定的事件。三是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生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辅导措施,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全面成才。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丰满的岗位角色。岗位职责是工作的内容,岗位角色是自身的形象,两者是内在统一、互为表里的。高校学生辅导员要善于从自身形象出发,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开拓创新工作领域,增强工作效果,实现自身价值,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关于这一点,至少可以看出辅导员扮演的五种基本角色。一是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真谛的过程中,面对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责任与贡献、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一系列人生问题,必然会产生困惑、矛盾、焦虑、不适,辅导员要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导航人,与他们一起共同探讨科学人生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在人生实践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理想与现实、责任与贡献、目标与行动的有机统一。二是学习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及时学习经验、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及时化解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及时为他们提供职业启蒙和就业指导,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三是心理健康的辅导者。辅导员要运用心理科学知识、技能指导学生调适心态,维护增进心理健康,提高他们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四是学生权益的保护者。辅导员不仅要引导学生知法、守法,而且要护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与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错误思想和违法行为作斗争。五是教学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既是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基层的管理工作者,这“双重身份”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异常辛苦,但我们不能停留于“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被动应付状态,要积极主动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学会“弹钢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善于从纯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成为业务领域内的专家,为学生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