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借鉴(3)

2015-04-27 01:44
导读:国外各高校内部也有着一套完善的研究生质量自我评估体系。法国内部质量监督主要由大学内部设立的评估委员会负责实施,这些评估委员会对外配合国家

    国外各高校内部也有着一套完善的研究生质量自我评估体系。法国内部质量监督主要由大学内部设立的评估委员会负责实施,这些评估委员会对外配合国家评估委员会工作,对内开展校内自评,包括:院系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发展政策评估、学生成绩评价、教师评价、学科发展评价、情况分析等。美国各大学内部都要定期进行研究生学习项目的评价,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价、校内外共同评价、提交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处理,它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将学校具体情况充分结合校外大的需要,使得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又不与社会需求脱节。英国历来重视大学自治,其内部质量监督体系较为专业、全面,一般包括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学习资源、课程设计内容和组织、教学和学习的评估、学生成绩、学生支持和、质量和标准。

    (三)质量反馈体系

    质量反馈体系主要包括对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建立质量反馈机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必然要求。

    目前,美、英、法等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反馈体系都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这些机构不仅要在高校内部收集教师和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及时地修正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偏差,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且还需把握本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脉搏,向高校提出学术和管理方面的建议,以促进高校内部专业结构的优化、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质量管理机构的完善。此外,这些机构还定期向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了解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是否符合社会、、科技、文化、军事等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质量评价的好坏以及对来自不同培养机构的研究生评价的高低,研究生就业情况和国民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可程度等情况,并把它们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促使高校内部进行全面质量监控。

  三、发达国家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健全和完善我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使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化、化和规范化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质量保障与评估的立法建设。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比较发达的国家,质量评估与保障的性质、职能、地位及方法技术等都是通过立法或手段予以确定,评估与保障活动也按照政策法律规定进行。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的地位、规程、准则等都未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因而在实践中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远比国外微弱,我国应迅速结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

    (二)发展多元保障主体,建立多样化的评估中介机构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应改变以往完全由政府包办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形式,建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体制。在这个体制中,政府负责宏观,社会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学术团体和媒介参与,高校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

    (三)构建分层、多元的评估体系,建立多样化的评估标准

    中国的国情和近年来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促进了研究生教育在办学模式、体系结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方面,愈来愈趋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评估的复杂性大大加强,因此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有政府、中介、学校、民间多方组成,综合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灵活性于一体的评估体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

    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证高校的研究生教学质量是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心。这个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应由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和教学质量督导系统三部分组成,负责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全方位的监控。

    (五)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把好入口关,保证生源质量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学校招生自主权较小。为此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的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赋予导师相当程度的招生选择权。同时应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录取前的复试工作,提高复试的权重。

    (六)科学、合理地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基础课程的学习相统一,设置和谐的研究型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既要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要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能够真正成为厚基础、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应注重学科交叉,实施学科、专业的调整与优化。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在科研选题、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等方面要融人全球意识;开设国际性教育课程,大力增加外文原版教材的使用,与国际接轨。

    (七)不断提高教师水平,严把研究生导师资格关

    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引人竞争机制,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将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在增加导师数量的同时,还要对导师的遴选、考核把关,推行岗位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增强导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我国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正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这其中既需要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并与国际认可的质量相吻合,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同国际接轨并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时又要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和已有的办学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特点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释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