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2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是大学生确立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一方面,崇尚个性解放、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风气多渠道地影响着大学生,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张扬、务实进取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但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也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使得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复杂和矛盾的特点。
2.3高等目标的改变
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已逐步转变为当今的大众教育,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精英岗位与大学毕业生数量相比严重不足,只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竞争能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只得在“非精英”岗位就业。这些变化要求大学生适时转变其职业价值观念,但当前仍有部分大学生没有改变传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时期望值过高。
2.4家庭的影响
家庭作为学生个体成长的第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家庭的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会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的职业价值观将影响或直接决定子女的职业价值观,一些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求稳定、保终身等观念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取向。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要回答的是“大学毕业后我要干什么”的问题。它自20世纪初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学、管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随着职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现在的“就业”,应该说它比“就业指导”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而且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应该在大学低年级的时候便开展,帮助大学生尽早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有目的地学习、培训和锻炼,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从而避免大学生在毕业前择业时的迷茫和盲从。
3.2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Holland的职业发展理论提出了人格的6种类型,分别是:现实型、研究型、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盲从。另外要改变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学什么就要干什么的传统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就业是大众就业的观念,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就业打开广阔的空间。
3.3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与职业价值取向
合理的就业目标是指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特点、个人能力,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的合理匹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在为社会服务中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就业目标。教导大学生择业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愿望,而且也取决于社会的需要,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职业的分工和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并重。
3.4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优良的职业素质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能、创造性、诚信品质等,这些职业素质是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具备的。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大学生职业品质的提高和培养,要重视专业课程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促进社会进步,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