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共和国6O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

2015-05-29 01:1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共和国6O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共和国;60年;创作;理想追求

  关键词:共和国;60年;创作;理想追求

  论文摘要:共和国60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十七年以及十年“文革”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政治理想;新时期文学创作追求的是理想;90年代初到新世纪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文化理想。促进人类共同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和谐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创作面向未来的重要理想追求。

    共和国60年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是风云变幻,波澜起伏,但始终有一定的理想追求贯穿其中,并由此而展现出文学创作丰富而又复杂的宏观画面。概而言之,共和国60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十七年以及十年“文革”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政治理想;新时期文学创作追求的是审美理想;90年代初到新世纪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文化理想。

  

    追求自由、平等和解放,让古老的中国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挥之不去的内心情结。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所采取的新社会制度,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作家的夙愿。这样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历史转型时期频繁的社会活动,就激发了作家们高度的政治热情,他们关注政治运动,对新政权寄予热切的期望,投身并直接表现社会政治重大变革。作家们把文学作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在创作上服从政治路线,服务于政治需要,采取现实主义随后又代之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文学创作普遍遵循典型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以表现“重大主题”、表现现实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对英雄人物壮美性格的崇尚为基本内容。

    因此,十七年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追求,在作品中赞美新中国,并由赞美和憧憬而构筑新社会绚丽的理想生活画面。在小说创作方面,文学作品叙写与社会政治运动密切相关的题材,具体表现为:在历史领域,描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创作的主导性题材;在现实领域,具体到每一个时期,从建国初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到随后的大炼钢铁、人民公社运动,都有相应的文学作品及时出现。十七年小说创作普遍追求史诗性效果,表现工农兵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强调文学作品对光明面的直接歌颂,反映的生活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典型、更理想,注重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因为英雄人物是革命理想最集中的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从建国初期起,与作家对新政权的希冀和期待相联系,政治抒情诗的初见端倪,尤其是1955年郭小川的长诗《致青年公民》及1956年贺敬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5周年而作的长诗《放声歌唱》的出场,在当时影响甚大,为政治抒情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之后,革命理想主义极端盛行,使这种诗体大行其道,登峰造极,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流。政治抒情诗直接表现诗人对时代、对社会斗争和重大社会问题的认识、评价,在形式上讲究政论性和激情的结合,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寻找形象、诗意的外衣,为激越的政治豪情寻找一种与之相适宜的节奏,追求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感染力。

    这样十七年文学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从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缺乏文学应有的独立品格,有些作品甚至对现实进行歪曲和粉饰。但是十七年文学存在着政治意识形态和人民愿望、知识分子理想在一定情况下互相吻合的可能性。例如建国之初歌颂新中国的政治抒情诗、五六十年代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红岩》、《红旗谱》等,尽管是吻合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但也和一个久受压抑、久历动乱的民族发自内心渴望新生、向往英雄的是一致的。对于一个饱经沧桑和蹂箱的民族来说,建立一个独立、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是人们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斗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所显示的朝气,人们有目共睹,所以这样的文学作品在精神特质上仍不失真诚。

    然而,单一的政治视角,片面追求文学的政治理想,使文学观念越来越被政治观念所代替。文学创作主题往往是单一、集中、明晰的重大社会政治主题,文学创作题材愈益狭窄,主要是革命斗争的历史和的现实生活这两大题材比较繁荣,平凡的日常生活、个人的欲望、情感、精神状态等在文学创作中遭到了蔑视和压制。文学日益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文学创作必须为现实辩护,而质疑与抗议现实的功能被取消。“文革”之中,文学创作否定了写真实,更强调了理想性;否定了写普通人的形象,把英雄人物的塑造推到了极端远离现实的地步,由此出现了“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八个样板戏以及《金光大道》之类的追求“高、大、全”却背离真实、人物公式化的作品,这是文学创作追求政治理想极端化必然会出现的结果。由此,文学形象演化为抽象的、象征化的符号,成为与个人生命体验无关的政治象征,文学完全成为政治的演绎和工具,文学创作实际上变成了一种政治行动。

可以说,十七年以及十年“文革”文学创作的得失给了人们这样的启示:建国以来很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学创作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其根本原因是过于急切的政治功利欲遮蔽和妨碍了作家的审美眼光,忽视和缺乏艺术转化的功夫。所以作家在追求政治理想时,应该超越现实政治的阶层性、临时性、政策性,让文学创作作用于根本的政治理念而不是简单地图解现实政治的方针政策,支持政治理念所怀抱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对现实政治进行有效监督与批判,并使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成为经过充分艺术化的、完全消融在艺术中的政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学的政治价值。

  二

    新时期以来,面对“文革”浩劫留下的恶果,文艺界在思想解放运动背景下进行“诗意启蒙”,认为凭借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才能使蒙昧的心灵获得解放;凭借文学作品的审美魅力,才能使中国人迅速抹平政治伤痕,看到崭新的美丽远景。由此产生了新时期文学创作对于审美理想的追求。文学创作企望摆脱现实政治、商业和实际生活的缠绕而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的、圣洁的和高雅的人类生活,强调文学艺术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它是崇高的、充满诗意的,应该引导人们向往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由此构建了审美乌托邦,代表了新时期人们的个性解放与个体意识的觉醒,倡导人们发扬主体性和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国当代社会摆脱精神禁锢注人强大的思想力量,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提供动力。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