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社会需求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4)

2015-05-29 01:15
导读:2.关联课程。关联课程是与核心课程密不可分的课程。关联课程可以分为关联课程I(双语转换技能课)、关联课程Ⅱ(双语基础课)、关联课程III(文化背景课

  2.关联课程。关联课程是与核心课程密不可分的课程。关联课程可以分为关联课程I(双语转换技能课)、关联课程Ⅱ(双语基础课)、关联课程III(文化背景课)、关联课程Iv(信息课)与关联课程V(其它课程)。下文将详细阐释各类应该开设的课程。
  (1)关联课程I。翻译涉及到双语转换,而双语转换本身是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的.因而此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提高翻译人才的素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翻译专业应该开设以下两门课程:笔译技巧和口译技巧。笔译技巧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处理技巧.涉及归化、异化的取舍等:口译技巧包括记忆训练、做笔记的技巧、应急策略等。此类课程也属于必修课。
  (2)关联课程II。必要的双语基础知识,是学生翻译能力高低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此类课程可以分而设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此类必修课应该包含必要的双语基础知识,包括综合、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现代、古汉语、双语和英汉双语对比。选修课为英国、美国文学、词汇学、文体学、修辞学、学、写作、英美报刊选读、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和外国名著赏析。选修课以学分限制,鼓励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选。为语言功底的积淀奠定基础。在此。笔者想重点强调中文课程,尤其是中国经典名著,因为这些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奥妙精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绚丽文化的精髓。为了避免中国人不懂中国古典文化。不知道孔盂为何许人的悲剧再度上演,而不使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关于关联课程II,大多校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因而应该继续扬长避短.合理构建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关联课程III。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发展,使翻译活动空前繁荣。翻译本身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译者对原文误解、误读。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译文“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类课程设为选修课,应该包含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中国文化、与中西文化对比。笔者强烈建议,学校应尽可能开设此类课程,以弥补学生在文化方面的欠缺。
  (4)关联课程Iv。基本的知识、信息处理能力的空缺,与信息化的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相矛盾。机器翻译的问世,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大量的翻译任务,可以借助于人机合作的手段完成,以提高效度和准确度,满足社会对各种信息量的需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论其培养目标如何,信息课必须开设。此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查询与利用、机助翻译与翻译软件简介。对于以机器翻译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学校,应加大此类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除以上课程外,再加设一些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机器翻译系统等。以培养出“专业+特色”的翻译人才,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填补机译人才的空白。
  (5)关联课程V。翻译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翻译教学的基本知识除学外,涉及语言学(包括汉)、、文化学、学知识、科普知识(尤其是IT知识)以及汉外对比语言学、修辞学、传播学国际政治、、中国及外国的文、史、哲、艺等等”。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已不只局限于文学翻译。随着国家全方位改革的深入,各行各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多。笔者认为。各校可以适当调整本校的培养目标。考虑“特色”人才的培养,侧重多元化发展;可以考虑开设外交、商业、法律、政治、、科技、教育和等翻译方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就业针对性更强。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开设以下课程:外交学(外交礼仪、外交史等)、商学(国际商贸、贸易谈判等)、法学(法学概论、西方法学、东方法学等)、政治学(国际政治、政治概况等)、(经济概论、东西方经济等)、科技学(科普知识、科技史等)、教育学(教育理论、学等)、管(、人才管理等)、传媒学、美学逻辑学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以上所设课程只是一些建议。至于具体的某一学校,应该因地适宜,灵活设置课程,如该校的学生语言基础较好,那么就可以适当降低双语基础课的比重,而相应增加核心课程的比重。

  结语

  翻译专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本科翻译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及翻译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必须设置合理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实现本科翻译教学之目的,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翻译人才。

上一篇:浅谈共和国6O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