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个人需求
长期以来,一直是游离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一种“等外”的或“边缘化”的教育,在“一条龙”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发展“主线”之外,它是所有学习者无奈的选择.只有到了无法继续升学的时候,人们才会迫不得已地转入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职业教育从根上、从学习者的上,最初就是“弱势的”.它极大地压抑和扭曲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发展各不相同,以及劳动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一些学生受个人兴趣、爱好、家庭及舆论影响,只注重利益取向,不顾及个人的能力趋向,导致专业供需的结构错位,主要表现为“学生愿学的,企业需求量小;企业需求量大的,学生又不愿意学”。所以职业教育要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个人需求,即学生个人兴趣与能力结合起来考虑。学生的择业倾向和意愿,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学习的动机和效果.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所以,发展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引导和激发社会的相关学习需求。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观
1.确立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日益专门化,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大众对掌握职业技能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因此职业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终生发展.培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职业教育应当是终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2.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首要目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变革中.人们的择业观、社会价值观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要时刻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应按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断地更新内部机置和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及教学组织等方面都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由于社会需求制约着职业教育的供给,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而劳动力结构不对称性.使学校无法提供“适销对路”的专业“产品”以满足动态性的社会需求。所以,为确保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获得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生的认可,职业教育就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突出行业特点,创办特色学校,进行特色教学
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行业的特点来对自己进行定位,要打造专业品牌,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创办特色学校,进行特色教学。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本地区的用人情况或跨地区的用人方式,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应该明白的是,我们的“产品”能否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是需要通过市场来的。
5.充分依靠企业、行业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指导和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