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研究与思考(3)

2015-06-05 02:32
导读:(1)个人本位的功利倾向 由于受到 对经济利益和效率的绝对优先追求的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个人本位和功

  (1)个人本位的功利倾向

  由于受到对经济利益和效率的绝对优先追求的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个人本位和功利性色彩,统称个人本位功利性倾向。在他们的职业动机和职业理想上,已明显出现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国家集体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理想依附于实惠的个人本位和功利本位。这种倾向直接后果是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事业与国家事业的有机联系、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有机联系。正因如此,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盲目化和短视化。一些大学生常常把目光盯着那些经济收入高、福利好的行业和职业,收入高的外资企业成为大学生追逐的热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成为大学生竞争激烈的阵地。而那些需要人才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尤其是广大却没有多少大学生问津;有人曾经在上海进行过一个调查,年轻人愿意当农民的一个没有,愿意当工人的就一个。一些大学生忽视客观的就业和就业条件,忽视长远的职业发展,表现出就业期望过高而偏离客观实际,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专业专长、兴趣和理想,等等。这种种表现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事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非理性化倾向

  表面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有比较清晰的脉络。但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存在诸多非理性的因素。他们考虑的因素太多,既要考虑自我发展因素,又要考虑经济实惠因素,还要考虑职业的地位、声望和稳定性等诸多因素,目标不是很清晰,带有明显的理想化成分。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对立面,都无法避免矛盾的冲突性,在现代职业中,要集这些因素于一身是不现实的,常常存在相互排斥的一面。择业行为具有双向性,即职业对者的选择和者对职业的选择,双方互为需要,互为条件。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多样性和不清晰性,势必影响大学生职业目标的理性选择,进而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构建,最后影响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高校职业价值观应注重三个引导

  如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合理的一面。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应注重配合利益导向原则,做好三个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价值观。

  1.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的职业苦乐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苦乐观有三个层次:忘我的劳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胸怀祖国,无私奉献,为最高层次;主动地劳动,履行职业责任,关心集体和他人,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相协调,乃为中问层次;被动地劳动,仅把职业当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和致富的途径,乃为最低层次。当前不少大学生认为,在艰苦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职业活动就是职业之苦,所以习惯于在择业时趋乐避苦甚至贪图安逸。因此,在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应坚持提倡最高层次,大力弘扬中问层次,反对和抵制最低层次。教育大学生抵制落后的职业苦乐观,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在职业选择上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和奉献的关系,绝不能置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于不顾。

  2.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地位观

  所谓职业地位观,就是人们对某一职业的拥有权力、收入水平、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劳动强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后排出的职业地位等级序列的认识和追求。职业地位观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偏见以及社会环境、舆论氛围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以致于不少人无视于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事实,倾向于从事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在习惯于理想化地看问题的大学生那里,这种倾向尤为突出。这既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氛围,也会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因此,高校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做到不以一时的主观判断来选择职业,而是客观地看待职业的社会地位,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

  3.引导大学生把职业理想放在优先的地位

  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的倾向,是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对此要科学地对待,不能简单加以否定。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教育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追求物质待遇时,如何在个人、社会、国家需要的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是避免职业动机理想物质化和非理性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才会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才会有效避免在职业追求中的社会责任感退化的趋势,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上一篇:浅析德宏师专经管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