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六问“有用"——试析教育的命运(3)

2015-06-07 01:38
导读:六、有用无用? 有的人,若要他不喝酒,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有的人,若要他不再唱歌了,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有的人,若要他不再读书看书了,那简

  六、有用无用?

  有的人,若要他不喝酒,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有的人,若要他不再唱歌了,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有的人,若要他不再读书看书了,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了;有的人,其尊严受到某种损害,他就觉得活不下去了;有的人,其兴趣被人抵制,他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这是并不罕见的现象。
  所以,我们也常见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为而艺术、为技术而技术的情形。可是,自从1950年以后,这些东西都是要受批判的了。这一批就是几十年,现在已经少了,但不知还要不要挨批?这一批就殃及到好多好多的知识分子。不少知识分子已经不是为有饭吃而学术,不少知识分子觉得为学术而学术是一种境界。冯友兰这样的大师就是这样看的,后来受批判。他被告知,为人民而学术才是高境界。他觉得也有道理,但是这跟为学术而学术可以同时存在。但是还行不通,不能有二元论。许多的教师、知识分子跟冯先生的遭遇都差不多,都要被洗脑。
  后来,教师们为人民而学术也不行了。听说读书也无用了,这样,不论你为了什么而学术也没用了。读书一旦无用了,学校还有何用?还有何用?就这样,1966年一场风暴把学校都关了,叫做停课闹革命。抗日战争那么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时也没有把学校都关掉,就为了打倒几个走资派把学校给关掉了。教育的命运就这样,要闹革命了,教育就得停下来。光为了革命还不行,还要横扫一切,连同教育。
  不知今天的人们昕到“读书有用吗”、“教育有用吗”、“唱歌有用吗”、“相对论有用吗”一类的问题时,还是否感到惊讶或无聊。可是,教育的命运、知识分子的命运就与此相连,他们命系于有用无用的悬念之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至少,直至今日,多多关心有用与否的人仍然被认为是更有责任感、更有觉悟的人;多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人仍然被认为是有先进思想的人。
  当教师们今天教给学生说“宇宙产生于大爆炸”的时候不知该不该想一想将来有什么用?不知教给学生说“三角形顶点的分角线分底边的两段与两边成比例”将来会不会有用?不知今天教给学生认8000个字只用上了6500个字其余那1500个字没用,因而是不是自学了?今天教给学生读了一百首诗却只记得20首了,因而是不是让学生学了80%没用的东西?
  常常见到有一种调查,问在大学学的专业能用上多少,回答是“基本上没用”。于是得出结论说大学基本上是教给学生一些无用的东西。
  不少的学生在回忆中小学时,往往说,那时所学的东西几乎全忘了,但老师那一次最及时的勉励、校长那一场最激动人心的报告、校园里那片洁净的草地却终生难忘。不知无论忘了的和难忘的都是不是珍贵的?
学校教给学生的形式上是知识,可是,实质上是一种陶冶。今天教给学生的一二三四五,具体用上的可能只有一二,然而,那个一二是连同三四五一起影响学生的。
  陶冶的是情感,是信念,还可能是思维方式等等,这些因素往往是无形的。学生大都怀念学校,而怀念的东西可能是莫名的,却是与当年的有名连在一起的。所以,无形不等于无用,莫名不等于不名。
  学校给学生的一般可称之为文化,更一般的可称之为修养。人们以为有用的就是那些能挣钱、能饱肚子的东西,其实,修养本身也有用,用处还大得很。
  我们已经知道,有用没用是有尺度的,只是不一定都注意到了这种尺度(不同尺度)的存在。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尽管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冠之以人民,人民邮政、人民警察、人民书社等等,但它依然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所以,有用没用也都以官(官的地位、官的权势、官的利益)为尺度。所以,在中国特别强调要有用,就是在特别强调官的利益,因此,伴随着对有用的强调是人民的悲惨命运,是教育的悲惨命运。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已经证明,在高唱应用、实用、效用的同时是关于读书无用、教育无用、知识分子无用的思想横流遍野,农民多养几只鸡鸭也没用并认为是有害的了。如此的历史表明,与那些急用先学、学了就用、边学边用的高调相伴随的是人民无尽的苦难。
  与那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调相伴随的是我们的实际大大落后了,快崩溃了,技术大大落伍了,文化被毁了,高调的理论联系实际所结出的是一粒一粒的苦果,是落后的实际,是实际的落后,是社会的大倒退。
  还需看到,与实用、实际、实践的高调相伴随的还有理论的空前贫乏,与全面的高调相伴随的是理论全面的贫乏。许许多多宝贵的划时代的理论都在那些没有如此高调的国度里诞生了。
  本文为何要六问有用?实际上还可问得更多,为什么?这问题背后竟是与理论的贫乏、文化的荒芜、经济的落后、人民的苦难连在一起的,我们能不问吗?这些问题是与教育的命运连在一起的,能不深入地问问吗?
  我们自然不希望只停留在对历史的回忆之中,不希望只沉浸在对悲惨命运引发的沉痛之中,不希望只有对沉重教训的分析。向前看确实是更积极的态度。那么,从正面看,我们可以吸取些什么经验呢?
  第一,一切的有用,首先应是从人自身来考虑的,对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来考虑的。人是出发点,人决定有用无用。
  第二,教育是因人的需要而有用的,教育的直接意义源于人本身。人的地位有多高,教育的用处就有多大。
  第三,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不只是衣食住行,人还有众多的精神需要,人有情感的需要、兴趣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的需要,有休闲的需要、娱乐的需要……所以用处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教育的用处也是多方面的。


  第四,对于经济发展是不是有用,这是属于对于人的发展是不是有用的问题之下的。
  第五,对于政治发展是不是有用,这又是属于对经济、文化、科学等等的发展是不是有用的问题之下的。这是不是把政治的地位看低了呢?应当说这是把政治的地位看得比较恰当了。看得比较恰当才有恰当的重要性。
  第六,教育的地位是由人的地位来支配、制约、决定的,而不是由政治、经济的地位来直接决定的。削弱教育的经济不是好经济,削弱教育的政治不是好政治。不是由政治经济的状况来衡量人和教育的状况,而应当是由人和教育的状况来衡量经济、政治的善。在一个人和教育的地位不高的国家里,那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一定是比较差,甚至是很糟糕的。这叫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以官为本。
  相信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经历的那种悲惨命运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已经喊出了“以人为本”口号的中国,教育的命运从此也不会再是悲惨的了。
  人是神圣的,一切关于经济和政治的神话,都来源于神圣的人。人间的光芒皆源于人。经济、政治之类本身不是发光体,它们的共源来自于人及与之相伴的教育。人及其教育的光辉从此不会再暗淡下来了。
  有用的,不一定是神圣的;神圣的,必定是有用的。

上一篇:浅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