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质量观(2)
2015-06-07 01:40
导读:遵循规律.紧扣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学生接受高职教育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是为
遵循规律.紧扣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学生接受高职教育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是为了在社会中谋求幸福生活。学生在高职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工具性基础知识和专业性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教育要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发展是多样的。多样来自学习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多样。高职教育质量必须满足学生兴趣能力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发展是”对口”的。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满足学生个人的程度.以促进学生将来就业、择业和
需要的程度。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和学生产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学生接受了高职教育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学生
就能就业、就业就有发展.这就是高质量的高职教育。
4发展是增值”的。这是如何评价质量的问题.即以学生现有素质为基础.使学生明确自我进步的幅度和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而明确自己将要发展的空间。
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其实践的结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
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谈到时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职教育质量观的特性
1、高教性与职教性并重。高教性是指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坚持应有的标准。高职教育属于的高层次.高职学生属于大学生.高职毕业的人才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实施教育教学.其工作实践是有据可依、有标准可遵循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质量就体现在其向社会输送的学生产品是否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组织能力。如擅长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够适时解决生产现场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多样性与适应性兼容。多样性是基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规格.类型、层次、学制等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办学主体.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认识,是对高职教育质量及质量标准多样性的表达。在质量层面.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产品质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在质量标准层面衡量学生产品质量的标准(人的一般素质、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是多元的。树立多样性的教育质量观.有利于开辟广泛的高职教育形式.满足不同高职教育需求,并且使高职教育与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机制调节高职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多样性的教育质量观反映了学生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不同需求。
3、内适性外适性和个适性并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适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已成为高职办学者的共识.教育部门也提出以“就业导向”指导高职的发展。这使得适应性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纬度.即以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外部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其质量的唯一标准。但是外适性只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现今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等同于适应市场需求,忽视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促进教育有序、有效发展,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纬度更是严重缺失。外适性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高职教育还应该关注教育的学术质量一内适性,关注学生的个适性。
4、发展性与创新性并举。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虽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使命.这一功能是永恒的。但学生是发展变化的,职业岗位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也应适时而变。高职教育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突破普通高校发展模式,走有高职特色路:同时要跟随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筑牢自身生长与发展的社会根基。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性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质量观的新要求。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质量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关注的核念之一。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议题,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凸现。我国高职教育的研究要走向世界,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等对话与合作,除了保持我们的自身特色之外.质量就是与西方高教学术界相抗衡的实力。同时我们在开展高职教育质量观研究过程中,还要更多地借鉴和学习其它国家的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