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大课堂"教育模(2)

2015-06-07 01:40
导读:注重校训、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校的

      注重校训、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因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征集校训、名言警句、校旗、校徽、校歌、道路名称,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班级内的化的名言警句,校门口石碑上雕刻的校训等等,已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其三,校园网络文化。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文化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因为其自身的交互性、共享性、快捷性、隐匿性和开放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尤其是年青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举办专题讲座、征文、论坛等新颖的活动,可以使文化传播不受场地、人数、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问题中,在校友互动交流中增强职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网络也可使青年学生在电脑前畅游世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博览群书,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增强其判断能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田但是网络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建设校园绿色网络文化,设置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网页及内容,吸引学生在校园网络世界里遨游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新任务。

    其次,德育、社团和科技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地展示与锻炼。

    通过德育、社团和科技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与能力。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团结协作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能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帮助高职生提高就业能力。所以,应该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他人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引导学生在这些服务中培养各种职业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使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就了一个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相辅相成的独特课堂—校园大课堂。”校园大课堂”是对以往“课堂”观念和教学思想的升华,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界限,拓展了传统课堂的教育空间,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校园育人功能的内涵问,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

    二、“社会(校外)大课堂”的教育

  “社会(校外)大课堂”也常称作第三课堂(校外教育空间)。社会大课堂可以充分整合并利用社会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与学校课程结合的活动,是搭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

    、见习、实验等实践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活动中,能增进对职业的了解,提高对职业的认识,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技能,体验和感受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高职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具有素质,这也是高职学生区别于普通大学生的特殊性,也是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性、针刘一性的体现。如,高职院校的订单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约,已经将学生视同企业的一员。学校不仅是在培养学生,更是直接在为企业培养员工。所以,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再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都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了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技术能力,还要有与企业相符合的价值理念。因此,可以邀请该企业的相关人员为学生举办一些讲座或者报告会,让学生对该企业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群体信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也便于学生在进人企业后能很快地融人企业的生活之中。在实践课堂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把企业文化融人职业价值观教育之中,以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等。

    除了企业生产实践的教育之外,社会上其他的自然、人文资源等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也有相应的教育意义。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汉川大地震,让许许多多的高校学子,带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好河山的满腔热血,奔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在危机之下,扬州职业大学的到瘦西湖应聘船娘、船夫。社会是一所大学,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科技园以及第三产业的典型示范(如扬州的陆琴脚艺),也都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直接路径,它让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东西。

      三、结语

    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采取“大课堂”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是新时期各级各类高校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方位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创新型型人才的最佳路径。

上一篇: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