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表1分析与专业岗位能力分类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了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高职人才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生产技能外,还必须能够遵守丁作纪律,服从上级的,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能够对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不欺骗、不隐瞒,对企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生产不再像过去的小生产、小作坊那样生产任务可以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因此要求劳动者善于与同事交流、合作,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团结协作,注重大局,摒弃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
2.职业发展能力
大多高职院校往往容易忽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职业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千变化,企业的生产也随时改变,要求高职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能适应市场变化,能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能较快地实现岗位转变、进入新的角色。市场的变化、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还j需要高职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推动企业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当然,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必须以一定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支撑。高职院校不但要教授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社会化能力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上,就要与社会、与别人进行交往。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者。他们不是机器,他们需要生活、需要享受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的各项成果。如果我们的劳动者都没有个性,只会生产而不会社会生活,那这个社会就太无趣了。社会化能力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保证劳动者的社会生活积极、健康,可以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主要有劳动者的文化修养、修养、道德和法制观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道德和法制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教学及教材也是南国家规定的。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有效地保障了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和遵法守纪的能力。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培养,高职院校目前做得有些不够,因此有人抱怨说现在的某些高职毕业生只会与机器打交道,而不会生活,缺乏生活情趣。如何在三年(或五年)时间里大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应该要引起高职院校的大力重视。当然方法与措施应是多样的,如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有意义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社团活动、开设相关的讲座、举办文艺活动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了过去中专学校的那种管理模式,一切都以教学和安全为中心。对学生管得过死,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学习和生活。毫无自由可言,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学习安全,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的毕业生和企业的产品没什么区别。培养高职学生社会化能力要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一定要抛弃那种急功近利的、只追求就业率、将学生当“产品”对待的思想。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首先能够满足企业目前的需要。即尽快上岗的需要,要求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高职人才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不能过于降低对专业理论的教学要求,毕业生应具有较丰富的、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化能力的培养可以保证高职人才与社会更和谐地相处,使人才的质量更加完善。高职人才不是学校的产品,相比产品的生产人才培养更具复杂性。因此不能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毕业生的好坏。不同的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其办学特色有差别。但都要把握好高职人才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的平衡,把握好应用能力与基本知识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本校的特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建立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