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网络色情的泛滥。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页面,大有色情泛滥成灾之势。据,在互联网的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色情正在泛滥成灾:在长达18个月的研究中,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在网上发现了917, 410份淫秽的图片、小故事和片段。在国内也不例外,1999年1月,搜狐、深圳热线等著名网站发现有色情网址链接。虽然网络屏蔽可以将色情内容过滤掉,但这种网络技术不很普及,加之网络自身的特点使得色情内容在网上大行其道,防不胜防。最近的一项表明,在3万名大学生中,曾经光顾过色情网站的占46%。由于大学生观念的多元化与独立的个性意识,在对待色情信息、接受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主导价值标准。加之大学生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同时好奇心强,对网络色情的过早接触只能毒害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伤害。网络色情已成为大学生网络建设的头号杀手。
4.人性的异化。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性格正常,生活正常。但是,如果长时间僵坐在一个固定地方进行非口头的符号交往,就会使人的性格、爱好发生变化。对网络痴迷的网民常常会产生撒谎、孤独、冲动、暴庚、淫逸、空虚等障碍。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人生观处于不稳定的形成期,容易迷失于网络的刺激性,带来性格的异化。在近几年中,以牟利为驱动力的众多网吧纵容了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为了上网聊天、玩游戏,许多大学生不惜逃课、撒谎、骗钱,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变异的造成了身心的扭曲。
三、网络伦理道德的建构
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形态,其中许多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在网络社会发展的初期就及早加强大学生网民的伦理道德教育,对网络社会的积极培育,甚至对整个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都有积极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作用认识观。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体,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其中,在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的作用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自律意识尤为重要。一个合格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是应该具备自律意识的。2000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学生会发出联合倡议,倡导大学生应当承担起建立网络文明的重要责任。这在首都高校中引起很大反响。这说明青少年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加强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教育使青年学生认识到网络化社会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但是决不可能取代现实社会,网络的作用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要使青少年明白网络只是人们服务于自己的工具,人类决不能成为网络的奴隶。
2.加强外部力量的积极介与,促进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化的进程当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学校。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同样有培养青少年网络伦理的责任。应当把网络伦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将网络伦理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具体的伦理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对青少年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重要作用,将网络伦理教育纳人正常的课程体系,可考虑作为课模块中的必修课来开设,增强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校是青少年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政府也应当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伦理的教育,把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青少年网络伦理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活动。并要求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令人欣慰的是,为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2001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机构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整个社会应该以《公约》的颁布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3.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关网络法规。法制建设的完善能够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网络社会虽是一个带有很大虚拟性的社会,但是这同样离不开的保护与制约。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环境的,法律具有强制力,要重视青少年网络伦理、网络犯罪,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同时加强对与青少年上网有密切联系的场所的管理,特别是对社会网吧的管理。要强制网络运营者执行相关的政策,如“禁止未成年人人内”,设置相关的防火墙、网关等。待条件成熟和积累了相当的管理经验后,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具有更大法律强制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法》和相关的其它法律文件,从而使网络社会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总之,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纯教育问题,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心理问题等,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管理和引导。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又紧迫的问题,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通力合作,长期努力,才能完成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