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职学院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4)

2015-08-22 01:09
导读:(三)学校不完善、不合理 1.资源 管理创新理念尚未形成 我国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人事管理”和“管理”上,以“事”为中心。至于

  (三)学校不完善、不合理
  1.资源管理创新理念尚未形成
  我国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人事管理”和“管理”上,以“事”为中心。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就仅仅局限于组织教师培训进修或引进研究生的工作,人才资源开发效率不高。在人力资源应用上,“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能进不能出”的旧机制仍然存在,还存在“熬年头…‘论资排辈”等现象,聘用制度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尤其缺乏对教师的实践性技能培训。虽然每个高职学院都说要引进企业中的专业实践能手,但实行起来确实很困难。而在职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现代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足。

  2.设备、仪器、图书等资源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高职学院设备、仪器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采购的计划性不强;②可行性论证不够;③设备部门所有制,追求小而全,存在重复购置现象;④陈旧、过期仪器设备较多等。我国高职学院普遍还存在“重购买,轻使用”的现象。资产购买回来以后,不重视日常管理和日常维修的现象,使用部门的设备管理台帐、使用台帐、维护台帐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很不健全,有的设备甚至购买回来很长时间后都不投入使用。

  3.管理不完善
  (1)资金短缺。高职学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偏向和普通,对高职教育重视不够。在生源不足的时候,学校的经费只够维持正常的增长,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建设和教学建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教学经费不足。在很多高职学院师生比例不尽合理,学校和后勤人员过多,造成了学院人员经费支出比重普遍过大,导致教学投入的资金不足。
  (3)不重视实物资产管理,未建立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只列支出而不入资产账,账物无法核对,家底不清或前清后乱;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未按规定的程序报批,资产处置的随意性较大。资产损失浪费严重;实物资产账目登记不完整,普遍存在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

  三、提高我国高职学院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改革高职学院宏观,优化人财物投入的主体结构
  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直接的行政管理,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逐步下放权力,保证高职院校发展自主权。加大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统筹权,使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教育投入。市、州政府要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保证办学经费的投入,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二)创新高职学院内部管理制度
  1.改革高职学院管理机构设置,减员增效,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任制和聘用制。在学校机构设置改革的同时,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都实行竞聘上岗,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管理”的原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和聘用制。
  2.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对在教学和科研作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对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大幅度提高待遇。通过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激励机制,形成活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推进高职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放在后勤和行政工作上,使大量的教育经费用于非教育工作,大大制约了教育投入经费的作用,降低了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真正用于教育,提高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加快高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实现高校后勤的规范剥离,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引入机制,让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工作。
  4.建立与完善仪器设备建设、使用、管理机制,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建设论证机制,坚持兼收并蓄的对外开放原则,实行短期长远相结合的规划体制,实施人、设备、证卡、票据等统一管理机制,健全各类实验实训的基本操作规程与安全操作条例,完善消耗性的管理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赔偿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租用管理制度等。
  5.建立与完善严格的经费使用论证制度。一方面,坚持用钱最大效能原则,用有限的资金办最大、最多的事。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地方、学院、企业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强化并完善经常性经费的计划拨付、使用管理、定期检查、节约归部门等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应组织各方面专家,定期对教与学、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等诸方面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上一篇:浅析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课程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