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2)

2015-08-29 01:08
导读:三、青少年网络的对策 从学上讲,个体对道德教育内容的接受与排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就会使人感到厌烦,继而产生不良的

    三、青少年网络的对策

    从学上讲,个体对道德教育内容的接受与排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就会使人感到厌烦,继而产生不良的应激心理,教育效果肯定不理想。网络时代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新变化,更为道德教育增添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是要积极推进德育创新。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而是以青少年的发展为根本,创造条件发展人。德育应该致力于创造力、意志力、亲和力、判断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在以创新为标志的网络时代,网络德育要在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应大有可为。网络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青少年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网络德育不仅是的道德要求,而且是青少年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尊重青少年的思维独立性。当代的青少年在自我意识上趋于早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独立感、自信心和好胜心,不愿意别人小看或轻视他们,不容易接受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指令。但他们会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如果不能理解青少年这种“个性化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而是一厢情愿地强迫、急功近利的灌输,只会造成德育对象的逆反心理

    三是要追求德育的自然化和情景化。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千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也就是说,网络德育要潜移默化于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在看似自然的表面下昭示教育的内涵,减少刻意的、人为的痕迹,这种创设情景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主动实现德育的目的。

    四是要努力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的互动化和化。德育工作者应放下“为师”的架子,在网络德育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网络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和民主地进行德育工作的良好手段。网络上的论坛与聊天室的匿名性,淡化了受教育的色彩,化解了抵触情绪,使德育工作者更易为人接受。因此,只要德育工作的内容正确、形式生动、易于理解,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是要注重网络德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网络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特色,摸清青少年的思想症结,对症下。单纯说教的德育工作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当代青少年关注的不仅是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更多的是希望德育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解答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德育工作者只有深人到青少年的生活中去言传身教,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威力所在,才能由被动适应要求变为主动接受教育,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新课题,它涉及的面较广,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大众传媒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造新的教育模式。

    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各方教育力量,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绿色网络空间。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大力普友网络知识,强化网络应用能力,多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倡导青少年遵守网络规范,发扬网络道德,才能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本着“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把握导向”原则,以日常教育为基础,努力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性,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疏导,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趋利避害,争作网络文明的先锋。

    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是网络道德建设的技术保证。净化网络信息,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从技术上解决网络管理难题。网络信息的控制通过对信息的过滤、选择来净化信息,从技术上保证青少年免受网络上非法内容的侵害,为网络道德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道德规范和规定的切实执行。把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引人空间,健全有关电子信息网络的法律规定,对违规者进行必要的处罚;有关机构有权、有责任且能够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建立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可追寻的一一对应关系,最终形成网络行为监督的客观条件。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何使当代青少年成为网络世界中的合格网民,已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鼠标下的道德”亦将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需要各方面专家从技术、心理、、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加以探讨。当今德育工作者要遵循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自尊、自律、自爱,上文明网,文明上网,为净化网络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浅析素质教育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