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2)

2015-09-01 01:07
导读:一些青少年对于网络犯罪的概念认识却十分模糊。例如对黑客和病毒制造者的认识,不少青少年视其为电脑高手加以崇拜,从内心想要模仿这些黑客,想要

    一些青少年对于网络犯罪的概念认识却十分模糊。例如对黑客和病毒制造者的认识,不少青少年视其为电脑高手加以崇拜,从内心想要模仿这些黑客,想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以便炫耀自己的本事。加之青少年自控力弱,法制观念淡薄,往往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网络犯罪。青少年兼备了网络问题引发者和受害者的两重角色,更有可能的是这两种角色还常常交织在一起。

  1. 5人格冲突甚至人格分裂

    不少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认为网络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是两个人,认为网络中的虚拟自己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制约,揭掉“面具”,因而使得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久而久之,他们会把虚拟的自己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自己产生排斥,造成人格冲突甚至人格分裂。青少年还没有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2导致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

    导致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网络自身的特点、青少年时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所存在的问题等等都是相关的因素。

  2. 1网络自身的特点

    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为人们提供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良芳不齐,令青少年难以辨别。互联网的隐蔽性、虚拟性给人们提供了隐身的平台,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身份、活动的工具等等都是数字化的符号标志,少有真实的意义。人们在网上可以任意改变角色而隐藏其真面目,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这就导致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降低、责任感弱化和羞耻感丧失,使他们在网上为所欲为而不用承担责任,也不觉得惭愧和内疚。资料显示,有66.1%的学生不认为诚实守信是网上最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2. 2青少年时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

    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身体发育超前而心理成熟滞后的时期,其心理承受力极其脆弱危险。他们的生理、心理时时处处表现为矛盾的交织和冲突:思维大胆、活跃却又失之偏激;怀疑成人世界,又渴望加速融人;既寻求独立的自我意识,又不能摆脱依赖心理;强烈的好奇心,较弱的自制力;行为上喜欢我行我素、率意而行,但又不自觉去模仿,渴望认同。因此,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青少年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置现实世界的道德约束于不顾。

  2. 3传统学校德育无论形式或内容都显滞后

    传统学校德育注重说教和灌输道德知识,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学生上思想品德课只是听、记和背,有的学生甚至只是为了应付,完全没有主体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自律意识严重缺乏。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知与行分离。从内容上来说,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本虽说也有关于网络方面的内容,但也只是在课堂上匆匆而过,并没有在上网实践中给学生以具体。因此,面对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传统的学校德育显得力不从心。

  2. 4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溺爱迁就、保护过多、包办代替、重智轻德等等,极易使孩子滋生自我中心、没有他人观念、社会责任感缺乏等不良品行。有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群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所以他只懂得关心自己的愿望是否得到满足,从来不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当然也就没有关心他人和爱他人的能力。实际上,一些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为正是他平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道德修养水平的展现,这也就是平时脏话满口的青少年更易在网络世界使用不文明。

    此外,一些家长对网络所知甚少,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缺乏监督和指导,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家长直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下降了,才知道孩子已经上网成瘾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3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的诸多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因而目前的网络道德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律性的道德,这就对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目前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一篇:试论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