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1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提商其认知能力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促使道德信念形成的认知基础,是道德自律的先导。一个缺乏正确道德认知或道德认知水平低下的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自律意识和行为。传统的德育视青少年为被动的被塑造客体,按成人的主观意志来灌输道德知识和塑造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使青少年在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难以内化为青少年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当今开放、多元的网络空间,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如果再以“堵”或其他强制性的方法要求青少年遵循某种统一的价值观或放弃某种价值观,选择这种行为或禁止那种行为,都是相当困难的。因而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强调青少年的实践、体验和创造的过程,通过的讨论、辨析的形式,培养其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应用与价值评价能力,使他们学会判断、学会评价、学会选择,面对网上复杂的,能够明辨是非,积极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
3. 2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尽管有关网络的伦理道德规范远未健全,但一些已有的内容必须让青少年十分明了。2001年11月22日,为了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推动网络道德建设,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团中央等部门向公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了“五要五不”的网络道德要求,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明了这些要求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已有的经验,如美国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就很有代表性。通过对这些规范的学习,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网络并不是一个没有规则的、绝对的“自由世界”,可以态意妄为的地方,同时让他们学习到如何正确地进行网络行为。要使他们能够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明确认识到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破坏、偷窃、诈骗和人身攻击等等都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制裁,从而杜绝任何恶意的网络行为。
3. 3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
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因此,要加强青少年自学能力、自护能力、自辨能力、自制能力的培养,教会青少年自主学习,自主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主辨析网络信息,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做到自律、自控、自我约束。
培养青少年道德自律能力,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精华。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修养方法和追求的道德境界,“慎独”品质、境界的养成和达到,靠的就是个体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慎独”语出《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意味着,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约束,坚守符合社会规范的信念,自觉地按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行事。要教育青少年以“慎独”开始,确立正确的道德动机和行为目的,以至养成习惯,形成自觉,将网络空间的道德规范逐步化为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从而形成坚强的道德自律精神。
3. 4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三者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行为、社会风尚,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明荣知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使网络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拓展视野的有用工具。
3. 5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网络对一些父母来说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东西,他们要么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谈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要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听之任之。这两种态度都是极不正确的。因为一方面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少年进人网络世界是必然的事情,只是一个迟与早的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发育还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判断力、自控力较弱,而且有极强的好奇心,既容易沦为网上有害信息和行为的受害者,又容易成为损害他人利益和权力的网络破坏者,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简单的“堵”与放任不管都是很危险的。
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上网,家长首先要自我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可能地多了解与网络有关的知识,同孩子一起上网,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因为如果家长自己对网络不甚了解,在孩子面前就建立不起权威。其次,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兴趣点,指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而不是在网上消磨时光,或误人“雷区”。就在网上可以作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问题,家长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交流,在耐心倾听的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工作特别忙的家长,要利用屏蔽、过滤的方法,屏蔽一些不合适青少年的网站。如果发现孩子上网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家长不应该大惊失色,而要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晓之以利害得失,帮助他们走出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