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慎独”精神 大学生 网络 意义
论文摘要:“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概念,它在我国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人手,探究“慎独”精神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慎独”是我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修养方法。是很重要的学和教育学的概念,作为儒学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历代倡导和追求的美德。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更是个人自律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慎独”思想本身蕴涵着深邃而强有力的充分体现人主体能动性的自律力量。在先贤圣人眼里,“慎独”不仅可以从道德修养论角度,作为一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方法来推崇,而且可以上升到道德境界论的高度,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道德境界来看待,这两个方面都明显昭示出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和精神,即“内无忧患,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裳,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慎独”就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慎独”精神不仅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网络道德是指“涉及网络信息开发、信息、信息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道德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网络道德是用来专门调节涉及网络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重视和借鉴“慎独”思想,对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网络道德修养、规范不良网络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慎独”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形成的认知基础。互联网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观念的虚拟空间,网络信息的传播没有和地域的限制,由此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冲撞与融合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网络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难以保持统一而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道德选择的迷惘。“慎独”精神倡导任何环境和任何时刻,都应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求真心为善,宏扬人的道德自觉、道德理性。南宋朱熹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通过“慎独”教育,对“慎独”精神的把握,会及时唤醒大学生对网络环境重新自觉地、理性地思考,理解网络道德范畴、原则、规范的价值和需要,对自身行为根据网络道德的要求作出判断和评价,促进网络道德的内化,尽快形成自身网络道德意识的基础和网络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慎独”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的理性自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
2“慎独”有助于大学生陶冶网络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所产生的崇敬或鄙弃、赞赏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的体验和态度倾向,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都产生重要影响,常常成为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情感一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网络生活实践中,对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黑客等现象的憎恶之情,必然促使人们遵循道德规范。而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如果整天沉溺于“虚拟时空”中而不能自拔,人们的网络道德情感很容易产生变异,造成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有些大学生迷恋网络,深深陷人而不能自拔,他们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离开了网络就整日惶惶惚惚,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道德情感的失落、变异,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慎独”精神倡导道德修养中的“诚意”,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淀网络道德的真情实感,进而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慎独”是以“诚意”为前提的。“诚意”就是意念诚实,不自己欺骗自己,对自己责任真诚认同,忠实于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真实的道德情感。“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南宋朱熹指出“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越真心实意,道德意义体验的效果就越明显。通过“慎独”教育,可以大学生在网上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网络道德情感与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自觉的网络道德情感倾向。网络中已有道德规范如果始终游离于个人道德情感之外,网络道德要求就不能真正溶人个人内心世界中,化作一种自觉行动,达到道德自律,网络道德修养也终将成为徒有其名的摆设。通过对网络良好道德行为所产生的自豪、愉悦等正向情感体验,鼓励自己坚持道德行为;通过对网络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内疚后悔等心理情感反应,来遏止和矫正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3“慎独”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认知的能动作用,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支配自身行为的力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人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更改,如果网络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意志消沉,虚度青春年华。“慎独”精神倡导“慎独”以自觉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长期坚持自我修养,做到“能克己不贰过,而至于三月不违”。“慎独”的要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履行网络道德义务或责任中,提高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能力和毅力,面对网上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够做到“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努力自觉克制自己,始终坚持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锤炼和铸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意志,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个体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道德修养得以培养并持之以恒的强大动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凭借这种志不可夺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道德意志,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做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坚持正义。
4“慎独”有助于大学生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网络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在道德动机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慎独”精神倡导“慎隐”、“慎微”、“慎辨”、“慎言”,即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道德自律作为主体履行道德标准和规范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用“慎独”的这一本质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据对网络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网络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认同,为自己的网络行为选择方案,确定行动路线,通过白己的网络实践活动达到一定的网络道德目标。结合“慎独”思想所蕴涵的“慎隐”、“慎微”“慎辨”、“慎言”等内容来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培养“隐处自律”的精神,在网络交往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规范网络道德行为,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等已成为普遍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网络技术超前、但是网络道德与网络明显滞后,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网上行为的选择主要靠自觉自律,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的崇高境界。传统“慎独”虽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社会的局限,但其意蕴深处包容的自觉、自愿、白主等自律道德教育思想,却充分反映了道德行为的本质特点。“慎独”作为一种传统和精神,对陶铸我们的性格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对“慎独”精神的发扬,同样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传统“慎独”的道德自律精神,能够真正为大学生所领会和接受,将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自觉建立起一道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扬善抑恶的内在防护墙,那么它对根本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