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自身速度快、吸引力和感染力强等优势宣传网络,对网上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做出评价,表明爱憎,发挥网上的正确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下的道德教育。因为互联网的道德问题是人们现实的道德素养在网络上的体现,做好网下的道德教育工作是解决网上道德问题的基础。无论网络如何具有隐蔽性,其行为主体不外是现实中的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网络交往行为的文明程度。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了,判断能力强了,识别是非、真假、正误就不成问题了。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网络道德教育同样如此。因此,探索新形势下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网络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是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网上行为约束的根据和准绳。哪些网络行为是应该的、倡导的、鼓励的或允许的,哪些是反对的、禁止的;如果违反时将如何处置等,网络道德规范为学生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如美国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即:“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不应该剿窃他人的精神产品、要注意你正在写人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要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同胞的理解和尊敬”。同时,把发达国家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与中华传统道德及道德相互兼容的、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2.把网络道德纳人学校教育内容中,一方面在“两课”中增加网络道德内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良好的网络道德。另一方面,在计算机课程中增加网络道德内容,教育学生要把网络操作知识与网络道德规范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
3.加强网络教育队伍建设。要抓好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就必须建立起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了解网络特点,掌握一定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而作为传统教育主要施行者的教师,大多数具备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具有大规模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只不过曾经因网络条件的限制而不如意。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这种培训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加强网络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网络道德素养,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上网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
4.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网络世界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的共享体,因其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使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明显下降,因而在网络世界中,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更高的自律性,即: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目前,社会的网络道德水平不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他们建立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努力做到不看、不听、不传播色情信息,不在网上进行恶作剧,上网用文明,严格遵守网络秩序。
5.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网络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极大自由,已超出了现有社会道德和法律水准所能适应的范围。由此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对网络运行过程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由网络技术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组成。网络技术人员负责网上信息的过滤工作,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过滤,为网络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同时,还要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对违规操作者,给予一定的处罚,如罚款、暂停网络使用权等,促使不道德行为者汲取教训。思想政治工作者负责从网上收集信息,并对网上信息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了解上网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在网络上暴露无遗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布引导信息,保证网络的有序运行及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