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9-04 01: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人在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人类正迈向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正在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教育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信息网络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既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新途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因势利导、兴利除弊,这成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互联网是一个集通讯、、数据库以及日用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具有信息量大、传受平等、交流直接和预警及时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同时,网络还具有形象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比拟的,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天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并形成对其的严峻挑战。

  第一,   西方网络文化在网络中的强势手段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倾斜。目前,国际信息秩序极不平衡,存在着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的巨大差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由于在经济、技术和上的巨大优势,其信.息的数量、品种、规模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网络信息构成了垄断。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利用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他们的价值标准和。在国际互联网中,英文信息占90%以上,而中文信息还不到1%。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势手段的冲击,对于世界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为有害的误导。一些人在这些媒体信息的影响下,价值观、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并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并依赖;进而削弱本文化的影响力,动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倾斜和迷失。

    第二,网络信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一些色情机构或不法分子在网上公开色情信息,英者研究发现,因特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是与色情有关的。在网络上,、影像、游戏等也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信息,且很容易调阅,也可以下载。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求商业利益和政治目的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有个别成年人利用网络上交友的便利欺骗诱拐青少年,网上交友潜伏着与不可靠的人交往的危险。此外,网上赌博、网上贩毒等对青年大学生也会带来极坏的影响。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控制和过滤的,各种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特别是那些淫秽、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上网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很有可能在不良的信息情感威逼和暗示作用下,由欣赏走向趋附,由无意识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以致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第三,互联网络极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在传统社会中,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旁人的监管,他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相对严谨。然而他们合乎道德的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尤其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从本质上说,他们的自律意识还是较差的。因此,一旦他们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那条由熟悉人的眼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容易崩溃。同时,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特点,使得人们彼此之间不再熟悉,因而很难对其行为加以确认和监管,造成学生因无人干预而放纵自己,如:出现犯罪、网上交友过度、浏览色情信息、痴迷电脑游戏等行为,从而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不健全。

    第四,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的虚拟化特征,还会使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形成障碍,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出现情绪低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精神症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症状有:“上网成瘾”,俗称“网痴”,表现为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浮躁不安,有的人甚至为了上网而不惜荒废学业;“电脑狂暴症”,其病因一般来自出现故障后产生的沮丧和焦躁,主要表现为向电脑发泄无名怒火,或将不满情绪转嫁给同学甚至不相关的人;“消极孤僻”,上网者上网时,由于多用化名,可以毫不遮掩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极容易得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而当面对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的时候,容易引发其消极避世的思想。另外,由于长时期痴迷于虚拟的数字世界,必然会减少其与同学、朋友的交往,容易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形成孤僻离群之性格。

    虽然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加以限制和禁止,毕竟社会的网络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关键是如何在继续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通过有效途径消除其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运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浅论“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