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寻找自我,满足成就感
每个人都想让人承认自己是重要的,个人的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不断地通过比较获得支持性的信念,使自己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保持其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但在现实生活中要获取别人的认可是不容易的,于是在这股强烈的表现欲的推动下.他们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在这片天地里,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他人分享.借此增加对自我的关注,提高自我形象.而且也会深切感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4、好奇与探险
好奇心人皆有之,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令人惊奇的事物所吸引,青少年的好奇心尤为强烈。在那个让人心驰神往、令人着迷的神奇的网络世界里,充满着变数,当你轻点鼠标进入网站时,根本无法预测会有什么新发现,正是这种不可设想性增加了网络的魅力,使青少年流连忘返。
探险是青少年较为强烈的一种思维倾向。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那股“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动力鼓动下,少有保守性而富于冒险精神。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但现实中由于师长、客观条件等等的限制和束缚,他们没有完全自由的空间.但网络不同,在这里,他4f摆脱了现实中那种被动,得到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
一些青少年在接受时表示,知道应控制上网时间,但又控制不了自己。从表面上看是青少年缺乏自制力.实质上是因为网络满足了他们多种需求。
三、趋网络之利而避其害
当前,家长中有两种倾向不可取,一种是认为只要花钱为孩子找一个好学校就万事大吉,对孩子的学习和课余活动很少过问;另一种是把网络视为妖魔,不准孩子上网,也不让孩子玩游戏,有的地方甚至家长联合起来成立“抵网委员会”。
为了防止学生被网络‘.沾污”,不少学校对学生上网采取技术干预措施,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网络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如黑客、网络犯罪等都建立在特定技术荃础之上,因而也可以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和处理。但有些学校显然搜石生了头.有的明令学生不准上网,或对学生上网进行严格监挽有的甚至将上网学生列入“问题学生”,一然而,这些招数往往收效甚微。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上网.堵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和探索来适应随着信息时代到来而引起的青少年权哩于和交流区域冲破国界而形成的全球化趋势,因而我们必须进行观念的引导。正如我们上面所分析的,网络世界中产生的情感和爱欲等问题是很难仅仅通过制度来规范的,同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爱相比,这类问题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已有的伦理观念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规约。但是,网络与现实之间具有互动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网络实践.对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适应网络世界的新的观念。否则.单纯的堵不仅不能教育青少年,有时反而遭遇尴尬。有位老师自己从未上过网,对学生大讲网络弊端时,学生反唇相讥:“您没上过网,怎么知道上网的利弊呢?”
必须树立网络教育的观念.要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情况和下,包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都要注意用道德标准来规范 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随时普示自己,反省自己,使自身在网上冲浪中不断自我完善、提升。
专家认为,学校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和道德价值方面的引导,包括进行祛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在目前,网络环境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学校应把传授知识与网络妨害整合在一起.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教育与教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提商自制力,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造力的工具。加强对青少年闲暇.引导他们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我们一定要研究网络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时代的挑战,要因势利导.增强我们的宜传力度和影响力,抢占网络教育这一制高点。
总之,要使网络趋利弊害,单纯的堵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味地禁止他们做什么事,不准怎么样.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只能产生“禁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