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根据共知信息和所处语境,x可以推断出:准备要花大量时间,看也要花大量时间,Y晚上要准备考试,所以不能去看电影,因此Y的“言外之意”是一种拒绝。
不可否认,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尤其足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继塞尔之后,美国家格赖斯(H.P.Grice)以及英国学家利奇(G.Leech)相继提出了语用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和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更具说服力地解释了语言中的问接行为,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
(一)表示礼貌
前面说过格赖斯提出了“合作原则”,即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四个准则,其宗旨是交际双方必须真诚合作,保证质量,答有所问,清晰易懂。但是在Et常实际的交际场合,有时人们却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说话或转弯抹角,或避而不谈。如:
A:Canyoucome to theparty thisevening?
B:Sorry,Ihaveaterrible headache.
这里B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所答非所问。因为A问B能否参加他的聚会,而B没有正面回答A的提问,只是说自己头疼,故意避而不谈A的话题,间接地表达了他不想参加A的聚会的想法。相反,如果B直接说出“No,Idon’twanttogototheparty”的话,会使A很难堪。因此,B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对A表示礼貌。
(二)提出请求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祈使句来提出请求或发出邀请,因为它听起来太直接,太生硬,容易让人不悦,也不易被人接受。因此,我们常常用疑问句或陈述句来间接地提出请求。如:
(三)排除第三者
有时交际双方不想让在场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知道他们的谈话内容,尤其在孩子面前,他们就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如:
A:Let’Sgetthekidssomething.
B:Okay,butIvoteI—C—E—C—R—E—A—M—S.
B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他之所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ice—creams”这个词,是因为他不想让孩子们昕到。他担心如果孩子们听到了,就会要个不停,因此他就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由口语“okay”转向拉丁词源的书面语“vote”(反对),这样孩子们既听不懂他的话,更无法理解他的言外之意,他顺利地排除了第三者,表达了自己暗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