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大学生 活动时间 效用函数 机制设计
论文摘要:对中国大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选择研究发现,伴随着高校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多元化,学生各种活动时间选择并不一致。促成大学生按所需朝多元化发展,需在制度供给和活动内容供给两个方面进行机制设计,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成才与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大学生活动的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一)大学生活动的效用函数
大学生每天主要进行三大类活动。首要活动是课程学习,主要是专业课程、、等工具课程的学习;其次是课外的各种文体活动,也包括玩电脑游戏和交友恋爱等;第三类活动主要是睡觉、休息及吃饭等生理必要性活动(简称为恢复性活动)。
活动的效用函数可以设为,式中X表示课程学习内容的数量,Y表示课外活动数量,Z表示恢复性活动数量为参数。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以及恢复性活动缺一不可,因此总效用可设为三类活动的乘积。这说明缺乏任何一类活动都将会使总效用为0,只有三类活动都参加才可能效用最大,因此,X,Y,Z总是大于0。另外,由于 总效用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过是否大于1,将会影响X,Y及Z的变化与总效用变化的速度。
(二)大学生活动时间的约束条件
大学生每天的活动时间上限为24小时,这是自然约束。我们设普通学习能力的学生掌握单位内容的课程需耗时1小时,那么,根据学生所接受教学的优良与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及学习能力的强弱与否,不同的学生掌握单位内容课程的时间就不同,假设时间为。同样,普通花在单位内容课外活动上的时间为1小时,活动能力强的学生相对花的时间要少一点,反之则多点。设单位内容活动需花时间为,不过,的分散程度远比要小,这是因为不同学校及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环境及学习能力等差异相对较大,而课外活动差异一般较小而已。另外,对恢复性活动来说,不同人的睡眠时间和吃饭时间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也设单位内容的恢复性活动耗时为。如果较小,也即完成单位内容量的活动所需时间越少,效率高;在同样时间限制条件下,X,Y,Z必然较大,总效用就大。这促使高效率活动的学生更有动力去刻苦学习,更有积极性去体验各种活动,也相对有更多时间在各方面充分提高自我。反之;较大,学习、课外活动及恢复性活动的效率都不高,带来X,Y,Z都较小,总效用低,学生积极性就会很低。
因此,学生时间选择必须服从以下约束条件的限制,即三类活动总耗时要不高于24小时;若小于24小时,我们认为是浪费掉了(不仅没有体验前两类活动,也没有得到休息,并不能带来效用),即下述不等式成立
二、大学生日常时间的选择方案
(一)大学生日常时间选择的均衡
根据以上分析,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时间选择就可以转化为在时间约束条件下,如何选择学习及其他活动,以使自己的总效用最大。因此,个人最优活动时间选择可以用下列规划来表示,即在效用最大化目标下求出;的数量。
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采用库恩塔克定理即可得出下式:
由上式知道,个人花在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以及恢复性活动的时间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