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和谐实践教育模式新探——基于哈贝马斯交(2)

2015-09-20 01:07
导读:三、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构建和谐实践模式 摒弃教育“工具理性”的影响,重建高校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同一性,是对教育本质属性认识上

    三、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构建和谐实践模式

    摒弃教育“工具理性”的影响,重建高校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同一性,是对教育本质属性认识上的转变,也是对教学关系认识上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从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转变为受教育的主体,视学生为教育这一特殊交往行为中对话的一方;必须改变教育的内容,即交往活动的载体和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和实践之间脱节的关系;必须改善师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等等。在此,笔者结合我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交往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结合的形式。

      (一)交往理论促进教师和学生平等的交往,实践的平等性。

    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话语分析,它倡导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即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哈氏认为,对话与对白是相对立的概念,对话是交往行为的中心概念,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教育是通过交往活动实现的,教育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话题为中介所进行的交往活动。根据这一界定,我们有理由认为,实践教育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交往行为,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主体,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实践为媒介而达到他们之间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的交往活动。我们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倾向于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远远低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更趋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的准备阶段,还是在的过程中,抑或在实习经验,分享实习感受时,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霸权地位被消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师生之间在实习中,通过沟通来达到对工作和自我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使实习过程与受教育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合拍。

    (二)在交往方式上,对话方式上倡导主体间性原则。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的核心就是建立“主体间性”,交往是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单向关系,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即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中体现出的内在属性。它不是先天的自然存在,而是不同主体后天交往的结果,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4〕主体间性是有层次的,以我们实习过程为例:第一层次是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工作对象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共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同时作为交往的主体,以对外贸易的专业语言、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为媒介进行相互交往、沟通,在有关规则、业务等方面达到相互理解,最后再达到共识。第二层次:在我们实践基础上,我们会相应举办征文比赛和调研大赛,让参加不同岗位实践的同学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然后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提交主办方,供其参考。主办方可从中得到启发,吸取有益的建议,弥补存在的漏洞,从而更好的进行合作,使主办方、学生老师之间能够实现“共生”。由此可见,我们的实践过程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三)将学生实践至于生活世界中,为交往行为提供了交往。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世界存在自然客观世界、社会交往的社会世界和情感意志的主观世界三个世界。这三个世界应当与生活世界融为一个整体,所有进行交往的主体始终是在生活世界中相互理解的。也就是说生活世界是行为主体交往和理解的前提,因为人的概念本身已经蕴涵了社会的存在,社会性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要被呈现出来的事实。循着这一,哈贝马斯提出了以交往进化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他认为,只有社会性主体才能从事学习,因而学习不是孤立的纯粹的个人行为。主体必须进人生活世界的符号化结构,走进交往系统,融人到氛围中去,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性结构。哈贝马斯的理论与我们在广交会的实践不谋而合,广交会的实习安排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所感受到的情感,接触到的社会世界,以及与客观世界一起融人到生活世界中。我们的实践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工作中真实的一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对工作的认同,让他们树立对工作的信念;同时,在这种模式中,通过真实的外贸交易,在交易过程中验证自己知识的真实性,理解自己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的联系,从而逐步认识世界,给自己明确的定位,了解人生的意义。并且,我们在实践前,会指导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培训学生的专业知识,还鼓励他们要树立一种意识和爱国情怀,在对外的交往中,要把握好国际视野、国际意识与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之间的关系。通过交往,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了解的贸易情况,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将人生的追求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从而“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状况规定”。

    (四)实践模式倡导主体学习机制,消除工具理性的异化。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应当蕴涵两种合理性,即目的合理性与交往合理性。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目的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的分离,交往行为理论的目的在于倡导目的合理性与交往合理性保持一种健康的均衡关系。这对我们构建实践教育模式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习限定在技术可用的知识的层面上,而实际上,不仅要学习技术知识,而且要掌握对互动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实践知识。哈氏指出:“物种所学习的,不仅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技术性的有用知识,而且包括对相互作用结构具有决定意义的—实践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构建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学习环境设计,另一个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引导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该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主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内因。在构建主义教学设计中,广交会这种实践教育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我们知道,由于与社会缺乏密切的联系,大多生感到对工作的迷惘,并不知道社会上需要的是怎么样的人才?自身缺乏的是什么?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为社会所需,为社会所用?我校的广交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作为个人经验和知识的主体,强调教育是教育者—被教育者—服务对象在一个实践的场域中,协同行动,共同探知识的过程,强调社会工作教育是“实务教育”,强调学习者必须能够从实践经验中回想、思考、审视和评估他们的经历,并付诸行动。我们采取的反思学习的方法,当中学习者经过一个探索、分析、思考及重新攫取的程序,加探对事情的体认和领悟,并透过再行动,去强化及内化这些行为的意义,帮助学习者取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互为主体,能够改善学生的被动学习机制,确立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主体化地位。学生为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有效的提升自我,会主动地去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使得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蕴含交往,使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在实习过程中达到了统一。

上一篇:浅谈高等中医药院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