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轻工特色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

2015-09-26 01:0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轻工特色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轻工特色  实践教学

    关键词:轻工特色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特色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作为枉工特色的高等院校应抓住机遇从众多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以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实践出发,探索轻工特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

    近年来,随着的迅速发展,全国高校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当前的就业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因开设此专业的高等院校多,学生高度同质化,特色不明显,导致该专业就业难的形势更加严峻。据2009年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填报志愿查询系统显示,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高校共有500多所,并且大多数高校作为重点学科或重点专业来加以建设,而每个省都有类似于湖北大学这类似轻工为特色的地方院校2-3所。因此,具有轻工特色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应发挥特有的专业优势,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争夺就业空间的途径之一。而轻工特色院校也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定位和目标,探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轻工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轻工业包括食品、造纸、家电、家具、塑料、皮革等19大类45个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产品涵盖衣、食、住、行、用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出口导向型行业。根据轻会相关的信息显示,2001年至2008年,我国轻工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率达20%,2008年出口达到309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1. 7 0% . 2009年受全球危机影响,出口总额较同期下降9%左右,其中鞋类、家具、箱包、玩具、玻璃制品、陶瓷等多种轻工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轻工产品贸易大国。

    全国尽管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但几乎很少有专门培养轻工外贸人才的高等院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因其承担任务和完成使命不同,应当有不同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通俗地讲,就是专业形象,就是专业优势,是独特的大学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所积淀的思想精华,是大学的深层要素,它集中反映了大学的本质与特点。因此,围绕轻工事业发展的高校,强调轻工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际、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法规和工作流程,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商务谈判能力、进行国际技术经济合作工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外贸企业经营问题、从事外贸企业的能力。同时,无论从事国际贸易哪个环节的实际工作,都要求从业者对“产品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短时间内对所出口产品的设计、生产、规格和包装等有所了解。近几年来,各高校加强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毕业生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寻找商务机会及沟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产品知识的欠缺,有时因对外商有关产品的询问不能立即做答复,从而错过很多成交的时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掌握一定的产品知识显得非常必要。

    具有轻工特色的高等院校,大多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互动平台,共建联合和人才培养基地。同综合性、财经类大学相比,这些轻工类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轻工业知识,形成特定的行业,进人企业后能迅速地熟悉产品特点,逐步打开产品。针对地方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轻工特色高等院校应该逐步确定厚基础、宽视野、重创新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性人才。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轻工特色的高校可以确定培养服务于轻工业的国际贸易人才;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晓轻工业产品的大致分类和基本参数;轻工业产品市场及行业动态;轻工品贸易政策;轻工业专业等;其次,制定具体的培养阶段,包括课程设置,到轻工企业、对培养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等;最后,专业实践培训,加强实验、认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等。

  2当期轻工特色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认知实习、实践等课程形同虚设

    根据通常的教学计划,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校要组织学生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通过到企业参观学习、听取企业的相关介绍,开拓视野,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国际贸易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报关、商检、、制单结汇等环节,基于时间与经费的考虑,大部分学校只是形式上带领学生到某个企业了解其中某些环节,而起不到认知的效果。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暑假增强社会意识,提高与人沟通能力的一项很重要的实践课程,由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组织和监督机制,多生都写一篇实践报告了事,认真点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企业、政府部门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实践报告,但也很难有建设性的意见。

  2. 2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必须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娴熟的业务经验,懂英语,懂单证,能理论联系实践,将知识与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但许多专业老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当老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储运与报关》、《商务英语沟通》等课程中实践环节的讲授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由于这些课程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有些内容从文字上理解比较困难,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简单的解释就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上一篇:试论培养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高校《国际贸易原理课》双语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