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史是对学生进行的载体.对数学史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数学中美学的介绍能在数学与人科之间构建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同时数学中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本身的魅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学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想载体.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融人数学史,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史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很好途径.
(4)对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细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兼收并蓄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的继承前人知识的思维方式,
2.1.2将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纳入到第一课堂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科学计算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数学建模所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用到的知识比较多,不但包含较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技巧,而且也联系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背景,如生物、、、化学、生态、、等.因此,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学一些内容,如建模方法与应用、动态规划、生态数学模型、概率、离散数学、Matlab, Mathematics等.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视野,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特点对于目前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及形式呆板等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曾经说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竟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我们能逐步地将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和完成素质教育,
2.2活跃第二课堂
实践证明,高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持久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将高等数学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学目的进行统筹安排,全方位渗透数学,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2.2.1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定期做讲座
在讲座中通过一些知名数学家的故事告诉大家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备勤奋好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各位学者所的数学方面的心得十分宝贵,使学生能对学习数学的意义及作用有更深地了解,并对如何学好数学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2.2开展数学建模社团活动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搜集编写数学建模题,积极组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及论文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3网上学习
借助互联网络构建一个高等数学网络学习平台,内容包括开课教师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案、课件、题库、相关史例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最新信息、与相关网站链接、名师信箱等,从而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总之,我们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把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使高职学生不仅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同时具备完美的人格.如何充分挖橱、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使数学教育远离枯燥,成为充满人情味及美感的教育学科是每位数学教师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