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基于工学结合的(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教学环

2015-09-26 01:0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基于工学结合的(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教学环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教学模式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高职外贸专业进出口业务课程性质与学习目标要求,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外贸业务一专业岗位工作任务,探索构建了三模块对应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一、引言

    《进出口业务》是外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国际货物买卖为核心,围绕交易程序讲授和训练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结算、索赔、仲裁等交易条件的内容与相关要求;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进出口业务流程;通晓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方式;获得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而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结合的思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本文研究与探讨的重点。

    二、工学结合思想与进出口业务课程

    1.工学结合思想及其渊源

    工学结合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an),即“理论一一实践一一理论”的教育思想。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类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F}c3ucation)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grated Learning)。在我国,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培养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需求的适应能力。

    2.《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

    《进出口业务》是一门外贸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比如,进出口的基本业务流程、结算与支付、单证的审改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学生详细了解业务规范和流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因此,要使学生深刻解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对业务技能熟练掌握,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真正工作环境下或模拟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换句话说,进出口业务的教学需要以工学结合为思想。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进出口业务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师资水平与结构不合理

    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从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来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主要表现在师资的来源分散,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都丰富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有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并不是或贸易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有些教师是该专业的,但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对于贸易实务课程大多只能纸上谈兵

    2.实践教学的落实不到位

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实践教学的开展却往往落实不到位。首先,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急剧扩一张,教育资源的增长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经费紧张,用于教学改革的投人更少,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国际贸易实务校内模拟实训室,有的即使建了实训室,室内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实践教学制度临时性、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系统性实践教学计划;另外,有些高职院校为学生联系了校外基地,但外贸企业一般接纳学生到本单位的名额和时间有限,很难满足校外实习教学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类外贸专业进出口业务课程性质一与学习目标要求,结合外贸业务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素质、能力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构建思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山三个层次、三个模块构成。三层次三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图2所示。以上体系构建体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探究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试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