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影响因素的

2015-09-30 01: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影响因素的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本文首先对与的含义及其关系


  摘要:本文首先对与的含义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跨文化交流中的跨文化意识进行了探讨,提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在179份有效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分析软件,通过主因子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得出了与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分别是教师意识、学生的接受意愿和能力以及教学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学  跨文化意识  实证研究

  1引言

  世界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融,使得“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准确、恰当地与世界各国的人们交流,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难点,因为交流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对接,从而通过语言作为载体表达出来。所以国际间的交流要求两点:一方面是语言表达准确,另一方面是文化的熟练掌握。后者往往是前者达到更高境界的铺垫。很多大学教学往往是语言技巧性训练过多,而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很少,我们认为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背后的文化框架是学好语言的更有效的途径,是具有更为长远而深刻意义的训练。

  2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语言与文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Kroeber和Kluckhohn(1952)列出了关于文化的164种定义。对文化较为权威的定义是EdwardTylor(1920)所提出的人类学领域中的概念,文化是知识、信仰、、、、风俗习惯等所构成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组成了人类社会。Sapir(1921)给出了语言学中的文化定义,文化是指社会所做的和所思考的。HuWenzhong(1998)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有代表性的行为模式的集合。Samovar和Po~er(2000)认为文化包括了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宗教等等,从宗教到精神的所有领域。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Samovar&Po~er,1982)。DaiWeidong(1989)认为语言是文化中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靠它来表达信仰、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且语言为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其他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途径。语言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植于文化,一些学者认为是最主要的部分,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化的传承是难以实现的;语言是一个群体最有效的代表,它包括了、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思维的方式。

  2.2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教学 大学排名
  跨文化意识(IA)是深入了解各国文化的动机先导,是辨析各种文化相似与差别的前提(Chen&Starosta,1997)。跨文化意识是一种直觉,对交流中文化因素的意识反应,以及两种语言所存差异的敏感。这是一种无形的但可以被感受得到的。跨文化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意识,而且还是一种洞悉交流信息的能力。Hall&To11(1999)将IA定义为识别、理解和区分本国及目标国的社会背景的能力。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产生影响的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教师因子、因子、学生因子、教材因子等四大因素。其中教师因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师意识;环境因子包括语言环境、传播交流设备、文化交流环境与机会;学生因子包括学习自主程度、文化交流频次、接受意愿与能力;教材因子包括:教材整体内容设计、教材的难易度、教材中的文化体现。

上一篇:试论传授英美文化知识促进英语语言学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