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差异对于交际口语的影响
比如:学生早晨上课时对老师问候“GoodInOITl—ing,teacher”显然不妥,teacher在中是一种职业而不是称呼,应称呼为Sir或Miss。又如,一位美籍教师用说:“这些书我大前天再还给你。”应该说:“大后天。”其实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西两种文化在时间观念及表达上的差异。中国人仿佛是面朝过去站着,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看成在前面,而把待发生的事情看成在后而,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西方人的说法恰好相反。如“不过我们说到故事的后头去”,用英语应该说,“Butwearegettingaheadofthesto—ry”,我们说“后头”英语则说“haead”。再如,中国人几千年来受“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听到别人赞扬时会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而西方人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所以这时则会说:“Thankyou”。
(三)文化差异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影响
言语活动和非言语活动构成了交际的整体。Ross认为,和非语言活动传达的交际信息各占35%和65%。比如,用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的手势,对比美国人来说意味着OK,而对日本人来说却意味着钱,对意大利人来说则有极其下流的意味。再如,中国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二”,而英美人则表示“胜利”,我们伸出拇指和食表示“八”,而在英美人眼里则是“二”。文化差异造成了对于同一手势的不同理解。
三、高职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措施、方法
(一)必须不断提高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可以通过因特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作品,观赏外国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
(二)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和实践的机会。
(三)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
(四)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地文化导人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可以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等。
(五)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跨越交际障碍。
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意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对中的对比,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的目的不是制造文化差异,更不是夸大群体特点,而是客观公正地揭示已经隐含于交际行为和交际手段之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现象,探索其规律性的特征,做到交际之前就能了解相关文化之间的差异,预见到在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在交际过程中能主动地、自觉地排除文化干扰,避免文化冲突,创造双方共同接受的、和谐的交际氛围。